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滚动新闻

春运答卷托举流动中国(大家谈)

周运华
2025年01月23日09:1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又是一年春运进行时。今年预计将有90亿人次跨区域流动,出行总量及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创历史新高。本期大家谈选刊3篇来稿,共话出行路上的变化和期待。

  ——编 者

  “微更新”里有商机

  湖北武汉 周运华

  出门在外,容易被小细节打动。比如在候车大厅,母婴室里尿布台、温奶器、婴儿床等设施齐备,让带娃出行的妈妈少了几分手忙脚乱;儿童游乐区、安静休息区等功能分区愈发常见,让孩子能尽情玩耍、偏好安静的旅客不被打扰。

  从候车到乘车,从购票到餐饮,“微更新”桩桩件件瞄准乘客日益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的出行需求,点点滴滴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价值关怀,推动出行体验显著改善,让许多踏上旅途的人倍感温暖。

  “微更新”里也有大市场。比如在列车上,既有充足的餐车供应,也能预订地方特色小吃,一份好饭,打通冷链、热链,既满足乘客多样化的味蕾需求,也培育了铁路与地方的餐饮市场。春运客流量大,挑战大,机遇也多。始终坚持“乘客视角”,把便民措施落得更实一点,把细节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就能实现多赢。

  科技护航路更畅

  辽宁沈阳 宋 波

  过去,春运抢票堪比一场“速度与激情”的比拼,多少人盯着屏幕、手指飞舞,依然“一票难求”。不久前,国铁集团推出学生和务工人员预约购票服务,重点群体旅客购票更便利、成功率也更高。除此之外,部分地区还试点“系统自动提交购票订单”。优化购票环节、主动靠前服务,在回应民之所需的同时,也有利于铁路部门提前掌握部分出行需求的时间、线路分布,据此合理布局运力、精准开展调控。

  近年来,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进一步挖潜服务,新基建、新装备、新技术可以提供新助力。比如,琼州海峡等渡口利用大数据预测车客流量,合理安排船舶发班间隔,让过海更顺畅,减少旅客等待时间;哈尔滨机场在航站楼设置网约车旅客休息区和网约车信息告示屏,自己约的车到没到,一目了然。

  春运是人员流动规模最大、出行最为集中的时期,发挥科技的支撑保障作用,提升服务的温度、管理的精度,能让出行更安全、更顺畅、更从容。

  同题共答求优解

  四川南充 钟 于

  安全是交通运输行业永恒的主题,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春运期间,探亲流、学生流、务工流和旅游流等几大客流叠加,高峰时段路网承压较重,保安全、保畅通是一道难度大但必须答好的考题。

  同题共答,将“平安”挺在前面,思路、机制、方式、举措都可以创新起来,人防、技防、物防等多种手段都可以利用起来。比如,安徽近日升级了数字出行服务平台“皖美高速大脑”,并将其接入了“部省站三级实时调度系统”,一网统管、系统集成,能帮助道路管理者更加及时高效地应对处理恶劣天气预警、突发事件等。坚持底线思维,激发“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加注重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聚焦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做好风险隐患排查、防范,安全保障网就能织得更牢更密。

  春运安全这张“考卷”的“答题者”,不仅是相关服务部门,也包括每一位出行人。特别是自驾出行,必须防范疲劳驾驶等情况。守法出行、安全出行、文明出行,才能共同擦亮春运的平安底色。

(责编:马可欣、杨启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青海:“百姓村晚”为幸福生活再“加码”
  隆冬时节,车至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镇的田家沟村,远远地便听到村民们开怀大笑、锣鼓喧天的热闹声音。 “搅团,搅团,就得顺着一个方向搅起来。…
创历史新高!2024年青海累计审批用地20.47万亩
  人民网西宁1月17日电 (记者杨启红)记者从2025年青海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获悉,2024年,青海省自然资源系统着力加强资源要素集聚,聚焦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建设项目及早开工建设的迫切需求,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对接,全面保障了重大项目用地,累计审批用地20.47万亩,同比增长一倍多,创历史新高。同时,做实做细项目用地前期工作,做到重大项目随报随审随批,省级审查时限压缩至10日,出台用地报批工作指南,进一步规范基层用地审批工作。…
2025年青海气象部门将聚焦四大举措 提升天气预报能力
  人民网西宁1月18日电 近日,本网从青海省气象局获悉,2025年,青海省气象局将从多方面持续发力,全方位提升天气预报水平,为全省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气象支撑。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青海省气象部门积极作为,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引领,深化业务改革,初步建成覆盖青海全域的公里级、小时级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在应对极端天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良好的防灾减灾成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