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人民网记者遍神州>>贺勇

人民日报看青海|“环境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好咯”

本报记者 贺勇 乔栋
2025年01月17日08:4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牧民南郎才仁——

“环境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好咯”

去往沱沱河源头的路比想象中还难走,海拔5000多米,狂风呼啸,脚下是数十米宽的冰面、足球般大小的嶙峋石块。这条路,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党委书记白玛多杰每年都会走四五次。他和几名队员绕冰川而行,检查沿途是否有垃圾遗留,用测距仪、望远镜和铁锹,将雪线、结冰情况等一一记录。

  源头一滴水,世界一条江。近年来,可可西里和长江源区的生态位越发突出,青海划定了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唐古拉山镇的7个村子也在其中。村民们有的搬到了格尔木市区,有的留在草原,不变的是,他们都会定期前往长江源生态巡护。

  在多尔玛村的草畜平衡区,49岁的牧民南郎才仁穿着羊皮袄子在自家院里忙碌。5年前,南郎才仁下决心卖掉了家里的800只羊,“保护长江源,要从每个人做起。”虽然不再牧羊,南郎才仁家的收入并未减少。家里可以领取草原补贴,他和妻子还是生态管护员,每个月能领工资。南郎才仁感慨:“环境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好咯!”

  在南郎才仁家里,4米长的取暖炉被摆在客厅中央,南郎才仁对这个物件很满意:“这是对口援青省份的工作队捐给我们的,家家户户都有。”他家的屋外有4块光伏板,也是工作队赠送的,“以前家里用发电机,电压不稳,很多电器不敢用。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光伏板和蓄电池,电冰箱、电视机都能带得动。”

  曾经,高原路难行,如今,天路变通途。更难能可贵的是,公共服务正一步步向乡村延伸。

  “从去年开始,格尔木市市区到唐古拉山镇通了公交车,下一步听说7个村子都会开通短途公交去往镇上。”南郎才仁憧憬着,“马上是春节和藏历新年,我专门在格尔木市定做了3套新袍,过两天去取。全家人过年都能穿上新衣裳。”

(责编:况玉、杨启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2025年新春非遗展演暨“非遗年货购物月活动”启动
  人民网西宁1月15日电 (记者甘海琼) 1月15日,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青海省商务厅、省体育局等非遗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支持,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城西区人民政府、青海省文化馆、青海省非遗保护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的“非遗贺新春 我的青海年”2025年新春非遗展演活动暨“非遗年货购物月活动”在西宁市城西区新宁广场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现场。…
青海西宁绿电智算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人民网西宁1月15日电 (马可欣)1月15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绿电智算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举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晓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马子恒共同签订高原绿色算力基地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签约现场。…
税惠“春风”助力青海新质生产力“加速跑”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独特地理位置赋予其丰富资源,成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新质生产力为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领航,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税惠政策宛如一场“及时雨”,成为激发青海新质生产力潜能的关键“密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