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县借“林草长制”之力让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实现双赢

今年以来,民和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的省情定位,聚焦责任体系、生态建设、资源保护、产业发展等全面发力,开创了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新局面。
聚焦“治林”压责任,守好绿色“生命线”。立足全县森林、草原资源和生态区位现状,定期召开林(草)长制工作会议,及时学习听取国土绿化、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林草重点工作汇报,发布县总林(草)长令2份,县级总林长巡林巡草常态化,解决制约林草资源保护堵点、难点问题5件,各级林(草)长制责任全面压实。目前,全县林地面积52689.45公顷、草原面积66518.85公顷,森林覆盖率19.07%、草原综合覆盖度63.83%,以严责任、高水平的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实现了“东大门”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
聚焦“造林”筑屏障,绘就生态“新画卷”。抢抓灾后重建、国土绿化、生态保护治理、草原防火防虫等政策机遇,及时谋划储备重大项目,加大跑厅赴市争取力度,杏儿林场业务用房及管护站重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等6个项目建设完成,官亭镇创建省级森林城镇、河湟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始终将全面义务植树当作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民和的生动实践,完成义务植树造林1.04万亩、栽植苗木120万株,实现国土绿化4.24万亩。持续推进城区和重点区域绿化工程,移交养护城区公共绿地1.9万平方米,防治绿地内有害生物15万平方米,修剪灌木及地被72万平方米,城区公共绿地养护达100万平方米,生机盎然的绿色“颜值”实现了生态功效与景观魅力双丰收。
聚焦“护林”强监管,织密资源“保护网”。持续规范做好重点项目使用林草地审批,办理使用林地行政许可19项、使用草原行政许可31项、国家一级野生动物林麝养殖驯养许可2项,用地单位依法缴纳森林草原植被恢复费246万元,有效保障了各重点项目的顺利落地。扎实开展林草领域“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排查资源开发矿藏7处、草原上种植燕麦饲草图斑36个,完成征占用草原事后监管15个,一批林草领域内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及检疫职能充分发挥,防治林业有害生物11.2万亩,种苗产地检疫和松木及其制品复检率达100%。“林草长+警长+检察长”联动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查处涉林行政案件23起,收缴罚金13万元,并依托“清风行动”查处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行政案件2起,有效遏制了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行为。紧盯森林草原火灾高发节点及区域,382名三级林草长累计巡林巡草和防火督查800余次,1457名林草管护员全方位、全天候巡查管护,设置重点区域防火检查卡点32个,检查登记入山车辆150辆,排查整治林区火灾风险隐患8处,开展防火宣传教育活动20次,全年未发生重大火灾火情,有效保护了森林草原资源安全和生态建设成果。
聚焦“兴林”惠民生,开启致富“新通道”。坚持将推进林(草)长制与培育林草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有机结合,努力用林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通过生态化种植林草产业中藏药材200亩、建设国有林场育苗基地3处76亩、以造林绿化建设项目吸纳本县社会劳动力3090人(含脱贫人口280人),带动群众劳务增收958万元。同时,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共发放各类生态护林员管护资金1500万元、林木经济补偿资金244万元,真正实现了国土绿起来、林草活起来、人民富起来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