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坚持改革创新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

魏爽
2024年12月05日08:57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行走在青海广袤的大地上,随处可见的公安民辅警藏蓝身影如同平安的音符,跃动在人民群众心间;交通要道、斑马线前,车辆行人文明礼让有序通行;街头巷尾、楼栋院坝,常常能看到一群党员、志愿者、调解员,他们走进千家万户,响应服务需求、化解矛盾纠纷……处处洋溢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彰显着平安建设为各族群众带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国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青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一体部署、一体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把防范化解风险摆在全省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实现平安青海建设提档升级的关键一招,持续夯实“稳”的基础、注重“打”的震慑、矢志“防”的策略、提升“安”的质效,系统推进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有力确保了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立体化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筑牢平安“防火墙”

“坚持不轻信、不汇款、不透露、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就可以保住我们的‘钱袋子’。只要我们手拉手,共建平安防线,骗子和不法分子就难以接近我们。”11月18日,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街道组织开展“联动+”平安建设活动,街道综治普法队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辖区居民群众宣讲安全防范常识,激发大家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今年以来,兴海路街道深化“横向到边、纵向到面”的区域联动共治新办法,依托“党员入格、一网兜底”服务机制,将400多名在职党员合理分配到23个网格中,形成“组织+党员+网格+物业”“四位一体”联动力量,破解辖区各级组织联动共建难等问题。同时,辖区24个小区党支部发挥“主心骨”作用,推动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未诉先办”落地见效,通过“书记驻点日”“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接待日”“律师访民日”等,组织召开“移动议事会”“幸福家庭矛盾化解会”等共治活动,协调解决楼房漏水、管网破裂、停车难等急难愁盼120余件。

平安,体现的是地方社会治理的一种“软实力”,是彰显地方品质的一张“金名片”。青海各地区各部门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平安青海建设的“总”和“纲”,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平安,用讲政治的标准衡量平安,以讲政治的责任抓实平安,在想干、敢干、会干的氛围中既巩固了“好”的势头,又实现了“新”的发展,积聚了“两年成效显现”的前行力。

“大平安”工作体系逐步形成,组织领导、机制保障、改革攻坚更加有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青海的步伐更加扎实。青海切实把推动平安青海建设作为治青理政、深化改革的“关键一招”,坚持以“大平安”理念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在平安青海建设实践中探索走出一条从“小平安”到“大平安”、从管理到治理、从治标到治本的演进之路。

对标为基层减负和平安中国建设考核要求,制定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重点工作任务,“1+6”工作方案,修订考核办法,优化考核方式,推动考核导向从“资料有没有、工作干没干”向“成效好不好、群众满不满意”转变。

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如今,青海正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智慧支撑的平安责任体系。从城市到乡镇,从社区到企业,从学校到社会,这幅以平安为底色的和谐画卷愈发多彩。

精细化保障公共安全

织密平安“守护网”

走进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阿柔乡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LED大屏上正运行着“千岗万哨”社会治理数据平台,画面中展示了阿柔乡3个村“哨兵”上报的各类事件,包括矛盾纠纷、公共安全、民生救助等六个大类,环形图清晰直观地显示了各类问题的占比。

新时代新形势下,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青海渐渐插上了“智慧翅膀”,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更有保障。青海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智慧支撑的平安责任体系。积极推进“互联网+”,做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从城市到乡镇,从社区到企业,从楼幢到庭院,实现“村社区、网格楼栋、主要街面、主要场所”视频监控全覆盖,做到社会治理“一图感知、一网作战、一体指挥”。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青海坚持以“群众满不满意”为导向,突出“民呼我为”,解决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依法打击社会危害大、影响恶劣的严重暴力犯罪,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回头看”、缉枪治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刑事治安案件呈“双下降”态势,同比分别下降37.2%、22.4%;查处“食药环”案件44起,同比下降26.08%;非法集资新发案件4起,同比下降20%;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42.3%,其中,西宁市百万电诈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82%,该市电信网络诈骗“预后”被骗率为零;“两抢一盗”案件同比下降46.96%,破案率同比上升30.71%;“八类”案件数同比下降24.6%,破案率同比上升2.92%,“八类”案件和“两抢一盗”案件发案率达历史新低。

“安全感”提升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青海的重要标志。青海始终紧抓影响公共安全的核心要素,加强对社会面的动态管控和公共安全隐患的主动防范,全流程、全环节、全要素防范金融、房地产、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风险隐患,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财产损失数“四项指数”同比下降12.81%、2.14%、14.94%、30.84%。同时,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助管理、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部署要求,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三项重点任务系统有序推进,工作质效全面有力提升。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平安“压舱石”

变“多中心”为“一中心”,十多个部门联合入驻,“五中心合一”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最多跑一地”……截至目前,青海459个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市、县、乡全覆盖,阵地得以巩固、人员得到落实、机制逐步建立、举措不断创新,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使全省万人成诉率、刑事案件数、信访案件数分别呈现下降趋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作用已经初见成效。

海北藏族自治州打造了矛盾纠纷“六小”工作法、“红色物业”“五级平安网”“一核五队”等一批基层治理品牌,各类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9.8%以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持续深化“枫桥经验”实践,打造“刮碗子”“红石榴”等一批具有海西特色品牌调解室,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190件,化解率达到了100%;海南藏族自治州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推行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示范的“三治融合”模式,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如今,一个个基层综治中心、一批批基层治理品牌在青海大地遍地开花,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让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

在平安建设的实践中,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宝。青海建立矛盾纠纷定期分析研判、源头防范刑事案件工作机制,组织召开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推进会议,实地观摩基层经验亮点,大力推广培树典型做法,专项整治农村移风易俗领域突出问题,青海各地劝导高价彩礼3078起,新办婚事6210起,简办丧事7282起,累计为群众减轻负担5377.76万元,矛盾纠纷预测预警实效性和精准度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有效提升。

社会平安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具体体现。青海制定信访工作法治化二十条措施,强化层级包案化解、源头盯防管理、定期调度复盘,一批跨度长、难度大、涉及群众多,长期想解决但没解决的疑难复杂信访积案得到实体性化解,化解质效排名全国第一。

平安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青海各级各部门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准确把握、有力应对各类突发风险,形成全方位防风险、全领域保安全、全过程护稳定、全要素促发展的强力态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护航保障、助力添彩。

(责编:况玉、杨启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