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湟中:农家书屋点亮乡村阅读之光
以书香涵养城区文化气质,用阅读积淀城区文化厚度。
近年来,湟中区将培育弘扬“五个文化”贯穿于全民阅读工作全过程,紧紧围绕“建设书香青海共筑精神高地”总体目标,以“书香西宁”为主题,聚焦“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工作思路,结合乡村振兴工作,不断探索和改进工作方法,致力于“四个融入”,将农家书屋打造成为综合性文化服务阵地,让农家书屋更好发挥作用,用书香盈满“田间地头”,为乡村生活增添了无数诗意和精彩。
湟中区农家书屋。湟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融入“常态化”党员教育机制,把农家书屋“用”起来,筑牢乡村精神高地。近年来,湟中区各基层党组织坚持将农家书屋和红色党建相结合,将农家书屋作为组织“三会一课”、开展主题党日、组织集中学习的重要场所。部分村(社区)规范对农家书屋的管理,将党史类、红色读物等书籍整理到一起,建立起了“红色书架”,打造起“红色读书角”,作为追忆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的场所,村党支部引导党员“就地取材”,从“红色书架”挑选书籍,开展红色故事分享会、聆听红色故事,对标先进模范,深刻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从红色书籍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仅拓宽了党员学习教育的新空间,丰富了党员学习教育形式,也进一步提高了农家书屋的利用率,推动农家书屋成为红色教育的“新阵地”“加油站”。
融入“特色化”文化传承发展,让农家书屋“热”起来,擦亮乡村文化底色。湟中区有着深厚历史底蕴,承载多元文化交融,青绣、加牙藏族织毯技艺、湟中堆绣、河湟皮影、湟中农民画、河湟刺绣、湟中镶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近年来,湟中区将农家书屋作为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农闲时节,组织妇女群众开展刺绣、剪纸、香包制作等文化活动,部分农家书屋内也时常展示着辖区妇女制作的各类外观精美、技艺精巧的手工艺品,吸引群众到农家书屋驻足参观。此外,部分村党支部选择在农家书屋举办非遗技能培训班,邀请非遗传承人传授手工技巧,也使农家书屋独具韵味。李家山镇、共和镇等鼓励文化爱好者兼任农家书屋管理员,时常组织群众在农家书屋开展曲艺、书法、绘画等文化活动,书屋里的活动成为书画爱好者们兴致勃勃讨论的话题,让农家书屋的人气越来越旺。
融入“多元化”实践活动载体,让农家书屋“动”起来,引领乡村文明风尚。通过功能融合融入,阵地共建共享,推动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全打通、深结合,开展理论宣讲、科普宣传、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以新时代涌现出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事迹为素材,通过聚焦“大主题”,突出“小切口”,用接地气的语言讲述身边感人故事,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群众的“文明新阵地”,持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针对农村老人、妇女、儿童、返乡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开展扶老助残、种养技术培训、政策解读、法规宣传等相关活动,吸引更多群众走进书屋,爱上阅读,让农家书屋成为群众学习理论政策和文化知识的“新课堂”,让阅读在乡村落地生根,茁壮成长。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以文化浸润带动乡风文明的形式,真正让农家书屋“屋”尽其用,让“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融入“持续化”基层治理格局,使农家书屋“实”起来,积蓄乡村振兴动能。遵循农家书屋姓“农”这一宗旨,坚持“贴近农民、方便农民、服务农民”原则,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农家书屋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湟中区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服务“三农”的作用,各村结合实际,在农家书屋里有针对性地配备了果树种植、特色养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实用型书籍,邀请农技专家不定期到各村农家书屋授课,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当中遇到的问题,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科学种植养殖管理的“锦囊”助手。此外,依托农家书屋平台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邀请政法等部门到书屋开展“扫黄打非.护苗行动”活动,也让农家书屋成为促进各族群众和谐相融的“重要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康川街道各社区通过打造“农家书屋+四点半课堂”模式,将放学后无人辅导作业的孩子进行集中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后辅导,并在暑假期间,开展“农家书屋延伸服务活动”举办阅读、朗诵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还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