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

足球邂逅文旅 绽放多元魅力

——“青超联赛”第六轮西宁主场见闻

2024年07月01日10:48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比赛现场。青海日报记者 刘祎摄

  群众驻足观赏多彩香包。青海日报记者 王晶摄

  6月30日,以“品足球盛宴 享高原臻品 游大美青海”为主题的“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第六轮西宁主场比赛在青海体育中心热闹开赛。

  “咚咚锵……”伴随震撼人心的锣鼓声响,活泼好动的狮子舞拉开赛前文艺演出的帷幕。藏舞《宗巴雅姆》、街舞《山河图》、西宁贤孝《赞湟源》等节目,融入绿色生态元素、农牧元素、体育元素等,全面展示“唐蕃古道·日月湟源”的秀美山川和文化底蕴,为在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14时49分,在万众期待下,西宁夏都队和海东青海拉面队的球员踏上体育场的草坪。两队球员互相握手致意,为即将开始的比赛加油鼓劲。

  比赛开始,随着裁判员一声清脆的哨响,球员迅速进入状态。身着西宁夏都队红色上衣的队员配合默契,攻防兼具,不时直逼对方球门。海东青海拉面队的球员也不甘示弱,流畅过人,远距离射门出其不意,对抗感十足,赛场瞬息多变的形势牵动着在场观众的心,声浪伴着足球一起飞翔。

  “西宁夏都队加油!”“海东青海拉面队必胜!”现场观众有的扛着“夏都西宁队”队旗,有的高举充气棒,有的拼命嘶喊……在振奋人心的锣鼓声中,大家热情四溢地为球队呐喊助威。

  赛场内加油呐喊声不断,赛场外“烟火气”十足。比赛间隙,体育场外侧的展台成为观众、球迷的聚集地。湟源排灯、湟源皮绣、香包、剪纸、刺绣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手工艺品造型精美、色彩艳丽,令人目不暇接,吸引不少群众驻足观赏购买。

  “这是‘绌绣’,‘绌绣’又名藏针绣,它的特点是把针线藏起来,以造型状物、形神兼备而不见针线为佳……”湟源绌香包展台内,今年71岁的蒲月光正热情为大家讲解香包文化。顺着她的手看去,鲤鱼香包、“时来运转”香包、武松打虎……各种小巧玲珑、古拙质朴的香包整齐摆在蓝色展布上。“今天一大早我就来了,到中午卖了近500元。”蒲月光说。

  “美得很,快尝尝这个酿皮。”“湟源里脊果真名不虚传。”特色小吃体验区内,余甜醅、严酿皮、湟源酸辣里脊等特色美食收获了一批粉丝,大家纷纷为舌尖上的美味点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推介区、非遗文化体验区、特色小吃体验区……来自西宁市城中区、城西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及湟源县的92家企业参展,展品种类达110种。湟源县抓住品牌足球赛事,全方位多场景高频度展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促进“农体文旅商”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16时57分,西宁夏都队率先攻入一球,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一时间,现场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看着球员们在场上挥洒激情与汗水,球迷张子杰倍感兴奋,他说∶“赛场上大家积极的表现是对足球最纯粹的热爱,球员们全力以赴的拼搏精神深深感染了我。”经过90分钟的激烈比拼,最终,主场作战的西宁夏都队以1∶0战胜海东青海拉面队。

  “真是惊喜连连!”“现场氛围太棒了。”比赛结束,看台上的群众意犹未尽,回味精彩瞬间。“青超联赛”的火爆显示出群众赛事的巨大潜力。体育搭台,让传统文化和烟火气息汇聚于此,勾勒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责编:马可欣、杨启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青海首家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正式投运
  人民网西宁6月27日电 (记者杨启红)6月25日,西宁市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举办开园仪式,标志着青海首家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正式投入运行。该公墓总投资1.69亿元,占地面积80余亩,设有草坪葬、树葬、壁葬、传统墓等多种形式单、双穴墓位供选择。…
青海下达6100万元资金支持省级气象事业发展
  人民网西宁6月27日电 (记者杨启红)据青海省财政厅消息,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安排,紧密围绕气象服务青海省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建设以及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等重点工作,近日,省财政厅会同省气象局安排省级气象发展资金6100万元,用于自然灾害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具体工作,不断提升青海省气象服务质量。 本次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能力硬件建设和装备保障、气象数据信息网络安全能力建设以及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维持等工作,充分保障并发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抗旱减灾、水源涵养、草地恢复、森林草原防火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青海贵德:“高原小江南”  清清黄河水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位于黄河上游,盛夏时节,高原大地上绿意盎然,呈现出温润多姿的美景。纵览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黄河蜿蜒而下,给高原带来水润厚泽,也给山川造就了广袤多样的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