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本网专稿

党旗辉映新征程 实干笃行在一线

绿水青山中的“变形记”

况玉
2024年06月21日09:22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位于海拔2656米至4489米壮丽山川之间的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卡阳村,拥有3600多亩的林草地资源。这里山势独特,森林茂密,溪水潺潺,绿草茵茵,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作为距离西宁市区最近的原始林区和高山牧场,这里景色优美,空气清新。而过去的卡阳却没有充分认识和利用好自身的这一生态优势,200多户人家困守在大山密林的狭长沟壑间,被打上了贫困的烙印。

俯瞰六月卡阳。人民网 况玉摄

俯瞰六月卡阳。人民网 况玉摄

穷则思变!2015年卡阳村紧紧抓住生态资源这一宝贵财富,积极引进成熟的文旅企业,共同打造卡阳景区。依托景区的发展,卡阳村重点打造绿色休闲农业,建立起农家乐、乡村特色小吃、游乐园等多种形式的产业体系,为农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增收空间。

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卡阳村于2020年8月被文化和旅游部选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并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多项荣誉。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卡阳人展现出了强烈的志气和观念。党员干部的思想帮扶为村民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而旅游产业发展成果的激励和家乡日新月异变化的冲击则让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希望。

露营、民宿、餐饮……产业升级更是拓宽了乡村旅游的“好路子”,功能性区域多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2023年以来,景区共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经济收益达800余万元……优越的先天条件、有力的政策支持、成熟的商业运作,在党群合力下,卡阳乡村旅游的列车动力十足。

游客在景区内观光玩耍。人民网 况玉摄

游客在景区内观光玩耍。人民网 况玉摄

“以前,因为我们村地处‘脑山’。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所以发展一直被制约。旅游业带动乡亲们开办农家乐、制作销售农家特色农产品,为村民增收致富拓宽了道路,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卡阳村党支部书记祁生海说,2015年起在西宁市委组织部的帮扶下,旅游公路建成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卡阳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到来。

如今,产业发展的硕果实实在在地落入老百姓的口袋里。卡阳村党支部坚持强化党建引领发展,持续巩固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成效,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赋能乡村振兴作为目标任务,紧紧围绕“村党支部+农户+企业”的发展思路,精准制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着力打造绿色休闲农业,相继建立农家乐、乡村特色小吃、食品销售等销售业、乡趣卡阳产业园、乡趣卡阳旅游度假景区、水上乐园、游乐园、民俗文化街等多种形式的产业体系,实实在在地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年收入达800万元,带动群众就业360余人。

在乡村旅游产业日益兴旺的背景下,卡阳村继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通过“支部引路、产业铺路”,依托“民营企业+合作社+党支部+群众”的发展模式,卡阳积极协助发展农家乐,指导家庭作坊制作销售草灰馍馍,累计收入达15万元。同时,鼓励村民就近就业,变身景区护林员、保洁员、导游、服务员,带动260人就业,利用新发展模式打造了产业发展和增收致富“双赢”的新局面。

景区内打造的民宿区。人民网 况玉摄

景区内打造的民宿区。人民网 况玉摄

卡阳村村民陈月一家的变化就是卡阳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的缩影。“现在旅游公路开通后非常便利,周边游客节假日都喜欢来这里感受大自然风光,有一多半都是回头客呢。”陈月说,景区建成后,她在景区从事住宿管理、导游讲解等工作已近5年,不但能照顾到家里人,每月到手还有4000元工资。

走在18公里长的“氧气木栈道”上,栖身林海木屋,寄情高山花海,游客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卡阳是个好地方!”是游客的好口碑,更是当地村民的自信心。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寻乡愁、亲自然、体验特色民俗、感受淳朴民风。而游客的好口碑和村民的自信心,更是卡阳“变形记”的最好注解。

(责编:况玉、甘海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