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本网专稿

青海制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测评指标体系(试行)》

在全国率先执行国家最新标准

2024年04月29日08:53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西宁4月29日电 近日,记者从青海省民宗委获悉,为切实推动全省各项工作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青海省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测评指标体系》为导向和标尺,结合实际,制定印发《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测评指标体系(试行)》,以全新的指标、更严的标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从数量领先向示范引领深度转变。

据介绍,《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测评指标体系(试行)》分为市(州)、县(市、区、行委)总体测评指标和乡镇(街道)、机关、企业、村(社区)、学校、宗教活动场所配套测评指标,形成了“1+6”的测评指标体系,涵盖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实践创新等七项重点任务。

同时,科学合理设置分值,突出党的领导和“融”的导向。在具体指标设置上有政策导向性要求,也有量化的具体任务,既有原则性规定,也有个性化选择,既有客观大数据监测,也有主观满意度测评。市(州)、县(市、区、行委)测评指标侧重系统深入,细化了22项内容100条具体指标,重在打造区域性的示范创建标准;示范乡镇(街道)、机关、企业、村(社区)、学校、宗教活动场所6个配套测评指标侧重分类指导,细化了31条内容和120条具体指标,乡镇(街道)重在有效衔接市县指标,压实工作责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落实落细;机关重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主责主业,依法履职尽责;企业重在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地区发展;村(社区)重在做好基层社会治理,打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后一公里”;学校重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民教育,播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宗教活动场所重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增强“三个意识”,树牢“四个与共”理念。

(责编:刘沛然、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青海大通:迁新居 迎新生
  青山、青山,地如其名,顺着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乡道一直走,沿着公路两旁望去,延绵的山峦、平整的田野、吐绿的树枝……好一派绿水青山田野风光。 经历过2022年“8·18”山洪灾害后,大通县按照“政策的可行性、群众的能动性、搬迁的公平性、安置的节约性、选址的安全性、工作的可及性”原则,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筑牢群众安全屏障。…
青藏铁路西格段累计发送旅客突破1.1亿人次
  人民网西宁4月28日电 (记者杨启红)记者从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简称西格段)自1984年5月开通运营以来,截至2024年4月底,累计发送旅客数量突破1.1亿人次、发送货物4.8亿吨,青藏铁路的区域性功能和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强劲。 青藏铁路西格段全长816.5公里,东起青海省省会西宁,西至有着“中国盐湖城”之称的格尔木市,铁路穿越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关角隧道和柴达木盆地,沿线有久负盛名的金银滩草原、青海湖和察尔汗盐湖,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青海湟中:科技助力春耕跑出“智慧加速度” 
  春和景明,4月的湟水谷地,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满载种薯的农机隆隆作响却不见人驾驶,农机驶过的地方,是垄好地、播好种、覆好膜的马铃薯地,规整有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