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农业荒漠”变身“生态粮仓”

进行牧草收割。青海日报记者 苏烽摄
十冬腊月,天气越发寒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尕海镇陶哈村内,牧户达西正从容地将一捆干草料从仓库拿到畜棚,饲喂棚里的数百只羊儿。
每年即将入冬之际,便是草原上牧户们储备饲草的时候。“想要多挣钱,就要多养牛羊,但牧草饲料供应是个难题。”受益于村里乡村振兴项目的扶持和村委会的鼓励和动员,达西从最初养殖的百只羊,扩大到了今年的600余只,这规模,仅仅花了两年时间。
“自从家里的地能种上苜蓿,这牛羊过冬的饲草就不用愁了。”望着仓库里存放的将近6吨饲草料,达西安全感十足。跟着达西的脚步,记者来到尕海镇陶哈村附近的一处饲草地,从草地上残留的苜蓿根茎,可以看出这片地里曾生长着茂盛的植被。与此同时,一些像鹅卵石般的碎石夹杂在残留的苜蓿中,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块地原本是撂荒的盐碱地,周围最多也就是长了些骆驼草和蓬蒿。能在这片地里种出苜蓿草来,真是奇迹!”达西告诉记者,放置这些小石头就是为了稳固土壤,好让来年种植牧草的时候地里不会返碱。
盐碱地改良是个世界性难题。由于碱化度高,物理性质恶劣,养分有效性低,盐碱空间差异显著,进行大面积改良和利用尤为困难。
2016年,德令哈市政府将尕海镇的这片土地纳入基本农田占补平衡项目进行土地整治。不同以往,这次德令哈市引进了青海奔盛草业有限公司,致力于边际土地改良和饲草生产技术的推广与示范。2019年,企业团队在海西州德令哈市落地,与当地两个乡镇的四个村集体签订了1066.6公顷土地流转合同,开展品比和种植技术试验,进行大规模种植。
“过去,这里别说种草了,就连表层的土,一刮大风都能吹跑了!”公司董事长鲍奎回忆最初这块地种植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本以为的盆满钵满破碎无望不说,更令人犯愁的是如何改良眼前这片杂草丛生、颗粒无收的盐碱地。
从那个时候开始,从前期的品种选育种植技术一直到后期整个产业化的模式,鲍奎带领公司人员进行全力探索和研究。将这片中重度的盐碱地逐年改良,最终成为一个轻度盐碱地,青海奔盛草业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通过盐碱地改良技术,现在这里的土壤耕作层增加了11—13公分,不光提升了饲草的成活率,土地利用率也得到大幅度提升。”鲍奎说。
2020年盛夏,两台大型割草机在尕海镇的万亩优质饲草基地进行收获作业。伴随着隆隆的马达声,绿色的田野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线条。在青海奔盛草业有限公司的帮助下,那一年,达西家撂荒多年的盐碱地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曾经“一毛不长”的地里长出了繁盛的苜蓿草。
“现在,不光是我自己家的盐碱地种出了草,村里和蓄集乡的牧民都和公司有合作。明年我还打算多种点苜蓿,把多出来的部分卖给公司,多挣点钱。”达西高兴地说。盐碱地改良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极增长的同时,也为这座“金色世界”注入了全新的理念与活力。
鲍奎说,这些年来,在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当地政府以及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牧草产业实现了稳步发展。经过4年来的努力,公司将农机与农艺有效融合,在尕海镇和蓄集乡通过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综合改良集成技术应用,共计将3666.6公顷盐碱地开发成了优质饲草种植地。
建成9000平方米的饲草料贮藏库、农资贮藏库、农机库,和20000平方米的牧草种子晾晒及青贮堆储场;无人机巡田、田间气象站等信息化手段综合利用……
而今,这家背朝“盐土”深耕盐碱化土地改良的公司正昂首迈向新的阶段,为打造“高原草都”的目标继续破浪前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从草原走向世界 青海这座业余体校不业余
- 初冬的海北,金银滩草原上牧草泛黄,淡淡的云朵中太阳若隐若现,远处的山尖被白雪覆盖。走进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孩子们正在操场上进行体能训练。…
- 青海省率先出台黄河专项省级资金管理办法
- 人民网西宁11月11日电 (记者张莉萍)日前,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印发《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省级资金管理办法》),据了解,青海省是沿黄九省区率先出台黄河专项省级资金管理办法的省份。 《省级资金管理办法》共五章26条,对各级发改、财政部门以及项目实施单位,在资金使用、管理、分配、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权利责任进行了明确。…
- 青海通报六起生态环境督察执法典型案例
- 人民网西宁11月11日电 (记者张莉萍)11月11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通报六起生态环境督察执法典型案例,具体案例如下: 典型案例一、运用非现场监管方式发现查处茫崖某钾肥公司违反环评制度案 【案情简介】 2022年初,青海省生态环境重点区域遥感监测现海西州茫崖市某地(距青海省会西宁约1300公里处)存在1处规模扩大的人工水体,经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调查,遥感发现问题点位为青海某钾肥有限公司茫崖尕斯库勒湖钾盐矿,该公司在原有盐田规模基础上,在未履行环评审批手续的情况下,自2017年起陆续新建24块盐田及简易道路、电力设施、采输卤渠等配套设施,属于未批先建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持续至2021年底。 【查处情况】 该公司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第二款“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之规定。…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