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沙窝窝里走出一个“生态绿洲”

张洪旭
2023年11月13日09:02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秋季,遇冷变色的盐爪爪为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披上“红地毯”。马翔 摄

  空气优良天数达9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2.45%,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建立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和林草长制及河湖长制体系;落实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获得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这项“国字号”殊荣让乌兰县成为海西州首个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地区。

  近年来,乌兰县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始终牢记“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积极融入青海省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着力打造海西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样板和“柴达木戈壁滩绿色之城”建设典范,取得显著成效。

  提升“金字招牌”成色

  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乌兰县境内,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这段时间,随着天气凉意渐浓,湖岸边几百亩遇冷变色的“盐爪爪”逐渐染红了大地,骆驼、黑颈鹤、斑头雁等各类野生动物陆续来到这片壮美的“红地毯”,嬉戏、觅食、休憩。

  蓝天、白云与高山交相辉映,从高空俯瞰,整个湿地公园五彩缤纷,风景优美,宛如一幅色彩斑斓、如梦如幻的油画,将美不胜收的“多彩乌兰”体现得淋漓尽致。

  “真没想到,这么多动物会集中出现在这里,火红的大地、湛蓝的天空、洁白的雪山、各种各样的动物,真是太美、太震撼了!”游客梁建庭将手机举在前不停地拍照。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自然生态系统。近年来,乌兰县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原则,持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采取封滩、育林、育草、减畜等措施,使湿地区域及周边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湖区动植物种类、数量稳步恢复。

  “以前,这里的湿地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乌兰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高级工程师雷发宙感慨:“像鹅喉羚,几年前,在湖边最多能看见几只,这几年经常能看到好多群。还有大天鹅,5年前只有十几只在此过冬,2022年,我们监测到有54只大天鹅在湖面上嬉戏,这说明湿地保护成效在不断显现。”

  为了保护这片湿地资源,乌兰县连年对该地区进行栖息地恢复工作,恢复鸟类栖息地2公顷,根据湿地内部分鸟类生活习性,对栖息地环境进行适度改造,构建浅水沼泽、漫滩等。并在湿地公园科普馆展示这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迷人景观等,不断增强前来参观的群众和游客保护生态的意识及法治观念。

  雷发宙说,通过近年来的监测、拍摄,目前湿地内有野生脊椎动物98种,鸟类29种。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鹤、金雕和白尾海雕等;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疣鼻天鹅、黑尾地鸦等共10种,省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灰雁、斑头雁等。

  书写瀚海“绿色答卷”

  乌兰县地处海西州东北部、青海湖流域西侧的柴达木盆地,10年前,沙化土地总面积达154540.9公顷,是青海省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小风沙飞扬,大风沙满天,沙丘无脚处处走,庄稼遭埋常绝收……”几句形象的民谣,曾是瀚海大漠留在万里长路上的真实写照。现如今,一簇簇梭梭、红柳、骆驼刺让沙子放缓了脚步,曾经的风沙肆虐之境已变得绿意盎然。

  “泉水湾”位于乌兰县希里沟镇境内,这个乍一听给人以清凉之感的地方,在过去却是风沙漫天、干旱缺水之地,恶劣的环境给当地百姓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这片新树苗,是今年刚补栽的。”8月的一天,记者跟随乌兰县防沙治沙工程技术人员孟全菊来到泉水湾,站在一处高坡上,眼前的荒山已被绿色覆盖。孟全菊说:“眼前这些随处可见的乡土乔木树种、灌木树种和人工扎草方格就是锁住流沙的‘秘钥’。”

  “当时,这里连路都没有,也缺少运输工具,工人们基本是靠着人背肩扛将树苗运上山,最初树苗的成活率只有30%。”2009年,孟全菊刚参加工作不久,参与的第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治沙,她亲眼见证了这一地区从荒漠变“绿洲”。

  “在这里,每一棵树都‘价值千金’,我们每天都要开展巡护,树长得好大家都高兴。”泉水湾管护站管护员马占军说。

  自“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乌兰县坚持因地制宜,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乔灌混交”原则,在树种配置、治理技术等方面,不断探索适合干旱区荒漠化特点的防治技术和治理模式,采取工程先行固沙、生物永久固沙、围栏封禁保护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逐步推进“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截至2022年底,全县以固沙、造林、封育等综合措施,完成人工造林2.196万公顷,封山育林4.81万公顷,工程固沙1.81万公顷,完成“十三五”防沙治沙任务的232.8%。

  打造绿色发展“乌兰样板”

  远山峰峦叠翠,盐湖清澈如碧。最美七月,一汪汪动人的绿色将整个乌兰县城掩映其间。

  乌兰县茶卡镇境内的“茶卡天空壹号景区”作为2023“中国体育彩票”第二十二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终点站,一路美景给赛车手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本届赛事的主题“绿色、人文、和谐、体验”恰恰与近年来乌兰县奋力蹚出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乌兰县生态环境局局长李永超说:“环湖赛对‘茶卡天空壹号景区’的选择,是对乌兰在保护生态中发展的诸多实践给予的激励和鞭策。”

  9月中旬,自然资源部发布第四批共11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茶卡盐湖”发挥自然资源多重价值促进生态产业化案例》成功入选,标志着青海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理论探索、政策创新到具体案例实践,有效推动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

  多年来,茶卡盐湖作为中国首家绿色食用盐生产基地,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可持续发展”模式,挖掘独特的盐湖资源,集聚茶卡各类发展要素,发挥自然资源资产多元化价值,推动文化、旅游、工业、农业深度融合,打造“大茶卡”旅游综合体,将优质生态产品的综合效益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

  同时,搭建“茶卡羊”养殖、农畜产品加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扶贫产业,每年拉动周边地区经济收益近4亿元,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环境好了,村民收入更高了,依托盐湖资源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创新能力已初步显现。2022年,茶卡镇实现旅游收入6638.49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09万元。

  坚持生态优先,创新绿色发展。一路奋发而来,乌兰县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资源开发利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乘势而上探索出具有乌兰特色的转化路径和实践模式,用一个个生动范例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责编:况玉、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青海省2023年度坡耕地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已过半
  人民网西宁11月4日电 (记者杨启红)记者从青海省水土保持中心治理部获悉,2023年,青海省在黄河流域计划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3项,坡改梯面积2.2万亩,修建田间道路36.47公里、排水沟12.66公里,项目区涉及湟中、互助、民和3县(区),总投资4400万元。截至目前,3个项目区日动用推土机等机械260余台,日投入劳力700余人,共完成坡改梯1.51万亩,完成率已达69%,完成投资2685.66万元,完成率为61%,目前各项目县(区)正按预期目标有序推进,有望12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来自1600多公里外的感谢信
  “尊敬的班玛县公安局知钦派出所领导及全体民警:你们好!请接受我们一行11人最衷心的感谢及最崇高的敬意……”近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公安局知钦派出所收到一封来自河南省洛阳市的感谢信,表达着11名游客对派出所民警的感激、赞扬和认可。 来自1600多公里外的感谢信。…
你好北京!20名藏族少年圆梦首都
  “我们是去圆梦的,但更远大的梦想又在这里启程了。” 这几天,一群来自海拔4500米黄河源头的玉树少年来到了北京,他们在工人体育馆看了一场球赛、和自己喜欢的球员合了影、在与家乡不同的绿茵场上踢了一场球赛、还爬上梦寐已久的长城、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出发前的“梦想清单”一一实现了,新的梦想又在这里燃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