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本网专稿

亮成绩 展形象 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支部

花海烂漫时 麻吉村民喜算增收账、幸福账

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
2023年09月26日11:36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新出锅的搅团块切得整齐均匀,自家做的香豆饼色泽金黄,裹着辣椒面的焪洋芋冒着热气……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麻吉村的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入口道路旁的摊位前,麻吉村村民任大升和妻子石成兰忙着准备特色小吃,等待游客到来。任大生今年74岁,妻子73岁,儿子们在外做生意,老两口吃穿不愁。景区营业期间,老两口每天都早早来到摊位忙前忙后,乐此不疲,“出勤率”甚至比年轻摊主还高。

同村的任卿春、湛永兰夫妇30出头的年纪,在村里经营着农家院。任卿春负责掌勺、采购,湛永兰负责跑堂、打扫,夫妻分工明确,里里外外还有婆婆陈万兰帮衬,六七年的时间,农家院从三四桌变成了七八桌,农家菜也从简单几样丰富到二三十样,回头客越积越多,七八月份周末每天能有五六桌客人……

湛永兰(右)与婆婆陈万兰一起收拾餐桌。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一座高原村庄,为何既能引得不愁生活的老两口乐此不疲,还能留得勤劳能干的小两口打拼生活?

“近几年,村里发展乡村旅游,越来越好了,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了。”这是他们共同的回答。

2017年,互助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建成运营,随后陆续打造花卉观赏区、农事体验区、古窑洞文化体验区、乡村美食街、山景民宿等多个景点,逐渐形成集田园观光、农事体验、住宿餐饮等业态丰富的乡村旅游景区,至今累计接待游客115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性收入达3500余万元。

油嘴湾景区入口。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没有党建引领,就没有景区如今的‘百花齐放’。”一路走来,景区总经理陶延金见证了荒山变花海,村庄成景区的过程,对此深有感触。

陶延金介绍,从刚开始的景区用地问题,到后续的景区提档升级,再到如今的景区规划等等,其中涉及到的诸如土地流转、村民入股、摊位经营等问题,都经“村两委”召开村民大会、入户沟通等方式协调解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村里,打造这样一处景区很不容易,只有景区发展好了,我们麻吉的村民们才能依托景区创收。”麻吉村党支部书记任大武说道。

一子落而全盘活。如今,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已成为青海叫得响的文旅品牌,其联农带农效应也日渐凸显。

集体经济收入方面,村集体将200万的项目资金投入到景区,用于体能拓展、高山滑道、骑马场等设施建设,至今已累计分红38万元。于村民而言,全村113户村民以土地、资金、宅基地等方式入股,至今累计为入股村民分红272万;目前,在景区的带动下,全村20余户村民经营农家院,年平均收入10余万;景区还在沿线打造了42个摊位,免费提供给42户村民经营,销售特色小吃、冷饮、土特产等,户均年收益2万元左右;此外,景区吸纳了当地67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有固定工资收入。

景区花海烂漫。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全村387户1400余人,近40%的村民都直接或间接依托景区增收。”涉及村民们的增收账、幸福账任大武了然于胸。

“我原来在县城跑出租,一年忙到头,也就六七万的收入。”说起幸福账,陶延金也分享起了自家的账单,他也是地地道道的麻吉村人,2017年以前,自己跑出租,媳妇打零工,没多少收入,两个人都打工,顾不了家里老小,更顾不得地里庄稼。景区运营以来,陶延金资金入股景区,同时夫妻二人商量着进了景区,成了员工。如今,俩人每月的工资收入就有七八千元,每年还有入股资金的分红收入……“人到中年,有稳定的收入,家门口就业还能顾得了老人孩子。”陶延金笑着表示,这样的生活踏实又有盼头。

“以前,有闲暇时间,村民们会选择晒太阳,打牌喝酒;现在,哪怕是上了年纪的老头子、老太太,都要忙着收拾些土特产拿到景区门口卖。”任大武经常走村入户,往往能观察到村里的细微变化,他补充道,自家菜园子里的时令蔬菜、各种水果等等,纯天然的农家土特产还特别受游客的欢迎。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当下,麻吉村“两委”审时度势,多次跟景区负责人、村民等商量规划,出台了麻吉村村级发展规划,调整部分地块为建设用地,以便景区长远规划,升级打造麻吉老街等……

从景区俯瞰东和乡秋景。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赏赏花海拍拍照片,品品地方特色小吃,住住花海间的民宿,探探明清古窑洞的神奇……时至九月,景区内游客依然络绎不绝。陶延金介绍,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景区继续免门票,并开展系列活动;同时,景区还在着手准备包括年货大集在内的冬季文旅项目。

(责编:杨启红、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