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专题宣介会这扇“窗”看绿色青海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青海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侧记
9月12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青海省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在西宁举行。青海日报记者 张地委 祁国彪 摄
金秋九月、天高云淡。
青海,又一次吸引了世界目光。
9月12日下午,古城西宁高朋云集,来自近30个国家的150余名政党代表齐聚一堂,参加由中联部和中共青海省委共同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专题宣介会,透过专题宣介会这扇“窗”,看绿色青海,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青海的生动实践。
冰川、河流、山峰、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唯美画面吸引了众多嘉宾纷纷提前落座欣赏展示青海魅力的专题宣传片,不时互相交流,拿起手机记录下这些美妙的画面。
15时整,专题宣介会正式开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青海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标识。青海将继续用心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
主旨发言引发了现场热烈的掌声。法国团结进步党教育委员会负责人克里斯朵夫·拉威尔恩在聆听主旨发言时频频点头,他说,“近30国的政党代表相聚青海,共同关注、探讨关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话题。我认为,人们应当以未来视角发展当下经济,在这一点上,中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维护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故事分享是专题宣介会的一项重头戏,青海的好故事期盼与世界分享。来自基层的分享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身边的发展与变化。
长江源民族学校被称为“长江源头第一校”,学校有注重环保教育的传统。1999年,国家在沱沱河与青藏公路交汇处设立“长江源”环保纪念碑。同一天,学校成立“长江第一小卫队”,守护长江源头。
“去年,学校成立了‘群团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引导孩子们把营养餐的牛奶盒、八宝粥罐清洗干净,分类回收,寄到爱心企业。”长江源民族学校副校长索南吉在分享时,还向大家展示了用牛奶盒做成的作业本、用塑料瓶做成的衣服、用八宝粥罐制成的铅笔盒以及孩子们拿着变废为宝的生活用品,脸上洋溢着满满成就感的照片。
今日青海,“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进了塔拉滩,汽车三点头;出了塔拉滩,汽车把头摇。”海南藏族自治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部部长刘广用一句20多年前过往司机常挂在嘴边的顺口溜,来形容那时塔拉滩恶劣的环境。
几十年过去后,如今的塔拉滩是什么样?
当一望无垠的人造“光伏蓝海”出现在大屏幕上,大家眼前一亮。“光伏园区建成三年后,塔拉滩风速降低了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了30%,植被盖度恢复到80%,五年间海南州沙化土地植被恢复14900公顷。”刘广介绍。
看到塔拉滩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宾们纷纷感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青海的实践成果。
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总书记香卡·博克瑞尔表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生产稳健、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进一步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国大党领袖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
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精美的专题片、精彩的主旨发言、生动的故事分享,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青海。
走出会场,工作人员将具有青海特色的小礼物——带有青海刺绣的书签、写着美好祝愿的藏文书法作品、栩栩如生的雪豹公仔一一递到嘉宾手中。“雪豹公仔的造型太可爱了,这个礼物非常珍贵,一看到它就能让我想起在青海的难忘经历,我要带回去送给我孩子!”阿塞拜疆新阿党青年组织副主席谢维因吉·加瑟莫娃拿着礼物爱不释手。
惊喜依旧不断。优美奔放的青海民族舞蹈再次“吸睛”。嘉宾们纷纷汇入歌舞的队伍,与舞蹈演员共同跳起“青海之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