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润物无声的生态教育体系
青少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生力军,是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模范践行者,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明理念,既要立足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又要立足我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还要依托各地丰富的生态教育资源。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家庭教育为延伸、以自然教育为抓手的生态教育体系,实现各方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教育效果,向青少年普及生态文明知识的同时,规范其生态保护行为,不断提升其生态文明意识。
打造生态学校,守好教育主阵地。生态学校以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指导,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培养具有良好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生活习惯的学习者。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将绿色发展作为重要战略支点,把生态学校的建设作为关键的一环。可见,生态学校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时代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学校在完善自身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同时,助力解决当地生态问题,为生态文明的发展提供源动力。作为培育青少年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和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天然基地,生态学校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育青少年生态文明理念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应积极探索生态学校的落地实践,覆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各个学段,将生态元素有效融入到校园建设中,将生态与“德育”充分结合,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编写生态教材,用好丰富自然资源。生态教材指向青少年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升,是培育生态文明新人必不可缺的重要依托。从内容角度看,生态教材涵盖了生态知识、宣传生态思想观念、传承生态文化、旨向生态伦理的塑造。由此,教材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潜移默化地使受教育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当下,生态教材大多在充分利用地方性生态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呈现文化和自然生态样貌,以文字的方式展现“本土化”自然景观,引导学生习得生态知识、丰富生态情感认知、养成良好生态习惯。生态教材不仅能够实现工具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价值。通常,生态教材以课本、绘本、活动册、练习册等形式呈现,也包括学校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生态教学材料,还包括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拍摄制作的录像或录音教材。优秀生态教材的推广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扩展青少年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师生树立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价值观念,不断提升青少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开发生态课程,讲好绿色发展故事。课程具有知识性、学术性和意识形态性,肩负着以知识体系和人文意蕴感召青少年,规范其行为的职责,是提升人文素质教育和培育生态文明理念的协同推进的良好资源和平台。培育青少年生态文明理念要以课程为载体,讲好我国在革命、建设和发展历程中的绿色发展故事。生态课程通常以本地或本校自行开发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主体,以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为辅助,以此拓展生态课程育人的渠道。生态课程依托地方人文资源本底,深挖绿色资源,以“大自然”为重要载体和平台,基于“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养成良好生态文明习惯”的教学指向,实现绿色生活理念的广泛传播和实践。生态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提课堂教学的的育人价值和实施效果,促进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养成。立足“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生态人的育人目标,打造寒暑假生态环保小课堂,发展一系列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知行合一为特征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的生态文明理念。
开展自然教育,架好实践育人桥梁。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贯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托自然资源,以人与自然为核心,通过体验式参与的方式引导青少年走进自然、学习自然,站在自然与人类共同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的主体性教育过程。把课堂搬到大自然,感受雨后泥土的芬芳,野草花的清香和远处鸟儿的啼啭;把课堂搬到博物馆,了解蘑菇的种类、昆虫的特性和动物的繁衍。通过更有趣味性、更有意义的方式,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促进青少年生态理念的形成。同时,可以充分依托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教育基地,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体验、自然观察以及自然教育的生态实践活动。国家公园就是进行自然教育的天然场所,通常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两个管控区。可以利用好一般控制区,满足青少年进入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在生态实践中,推动青少年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在行中学、行中悟,用双手为祖国播种绿色,增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
推动家庭教育,营造生态文明氛围。家庭是推进全社会生态道德育人的首要阵地。生态家庭是培育青少年生态文明理念的第一课堂,是传播生态文化的第一场所。家庭生态教育是青少年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形成最直接的动能。以家庭生态教育为延展,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就是要将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美丽中国建设相结合。生态家庭需要每位家庭成员审视现有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进而养成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家庭为单位做绿色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推动者。生态家庭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带动绿色生态文明社区、绿色生态文明单位等的创建活动,在社会面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文化风气。推动家庭落实生态文明责任,筑牢青少年生态文明认知的情感基础,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内嵌于心的“生活”体验。
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构建润物无声的生态教育体系,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融入到各项教育活动中。青少年链接万千家庭,万千家庭构筑和谐社会。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牢固生态文明理念,培养节约意识、环保意识、低碳意识。青少年成长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将带动全社会将推进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民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形成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作者系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授、副院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