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主题教育养分 培育生态文明之花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用实际行动工作成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这个夏天,青稞才泛绿,油菜刚刚种下,树的嫩芽还在努力试探气候,黑颈鹤宝宝已经从巢里探出了头。在不大的一片湿地里,我记录了二十多种鸟,单筒望远镜里的它们,共处一个空间。”
满怀深情说出这句话的,是来自天津的媒体人王小柔。今年5月,王小柔应邀参加“相约青海 大湖观鸟”青海湖国家公园首届观鸟赛,这里独特美丽的风光和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让人记忆深刻、回忆悠长,也让她在记录下观鸟成果的同时,许下了一个心愿:
“此次观鸟赛鸟种总成绩172种。除了鸟,还拍到了岩羊、喜马拉雅旱獭、藏狐、赤狐、荒漠猫等哺乳动物。从高原到平原,心里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还能再去。”
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丰富观鸟经验的15支参赛队伍的青海湖国家公园首届观鸟赛,是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注重以学促干,在生态保护修复上出实招,全面推进青海湖流域生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参赛者的镜头,进一步丰富了青海湖鸟类监测成果,探索了鸟类资源监测的社会化参与新模式,宣传展示了青海湖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保护成效。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主题教育与青海湖生态保护、国家公园创建和绿色发展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用实际行动、工作成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蓝天、白云、碧水交织在一起,绘就了高原的美丽风光。在青海湖西岸鸟岛,来自南亚、俄罗斯、南方等地的数以万计的各种鸟类在各自占据的领地里筑巢、觅食、孵化、哺育,万鸟翔集、鸣声清脆,处处充满生机。
5月22日至25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开展夏季水鸟繁殖期监测,开启湖中岛屿水鸟繁殖地的首航监测,并最终得出“3万余只水鸟齐聚青海湖畔栖息繁殖”的监测结果;
5月25日,科技支撑青海湖湿地保护与修复研讨会暨首批国际重要湿地考察座谈会在西宁召开,专家们从“青海湖水生生态环境特征及保护对策”“青海湖流域沙化土地演变及防沙治沙新研究”等方面建言献策,助力青海湖流域生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注重在生态保护修复上出实招,先后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青海湖重点水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重点生态保护项目,全面推进青海湖流域生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举办“相约青海 大湖观鸟”青海湖国家公园首届观鸟赛、青海湖湿地保护与修复研讨会暨首批国际重要湿地考察座谈会,挂牌成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青海湖综合观测研究站,强化青海湖生态保护科技支撑能力;
编制完成青海湖自然保护地体系标准、青海湖流域自然保护地标准规范汇编,制定实施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巡护监测工作方案和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开展常态化巡护监测;
全面完成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常态化开展“绿盾”、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等,推进青海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湖面开阔,水质清澈,百鸟翱翔……2022年4月,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开启了把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建设成为生态友好、绿色发展、文明和谐、人民幸福的国家公园,永葆青海湖碧波荡漾的新篇章。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注重在国家公园创建上见成效,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编制《青海湖国家公园范围及分区论证报告》等,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取得积极成效。拟制青海湖国家公园规划体系建设方案,初步搭建起以青海湖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专项规划为基础、以政策保障为支撑的规划体系结构,为青海湖国家公园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在此期间,我们加强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等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构建起了职责清晰、运转高效、协同发力的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机制,在夯实管护基础、完善参与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规划建设处副处长刘青春介绍说。
蓝天掩映着湖面,草原上碧草青青,油菜花田金黄璀璨……每当盛夏,如诗如画的青海湖总是令人流连忘返,成为国内外众多游客向往的“诗与远方”,也督促着青海毫不松懈、狠抓落实青海湖流域生态旅游规划和环境治理工作。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乡镇党员干部、村“两委”成员、生态管护员积极发挥作用,带动广大农牧民群众沿环湖109国道和青海湖南岸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共4次,有2.24万人次参与,“小垃圾大民生·净好青海湖”行动已蔚然成风;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联合共和县相关部门,深入元者村、江西沟镇、甲乙村与基层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掌握当地社区群众对绿色发展的具体诉求,以及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突出矛盾问题,并就青海湖南岸产业布局作出合理性提议……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在推动绿色发展上求突破,坚持问计于民、疏堵结合,全力打通青海湖旅游市场的难点堵点,统筹推进环湖旅游市场提档升级。在充分考虑地方政府诉求的基础上,确定可以适度开展生态旅游观景疏散点位12个并完成前置审核。拓展青海湖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的模式和路径,持续推进刚察-仙女湾省级实验区建设,完成青海湖省级生态旅游示范景区申报。
“我们还编制完成了青海湖流域生态旅游、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特许经营等专项规划,引导环湖政府和群众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绿色经济,努力走出一条在青海湖国家公园体系中实现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相协调的新路子。”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旅游管理处处长陈德辉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