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接触世界的一把梯子
——记“全国优秀教师”雷有萍
雷有萍和学生合影。受访者本人供图
一晃眼,雷有萍投身高原教育事业已有十二年。这期间,虽然荣获了“全国优秀教师”等不少殊荣,可雷有萍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初心不改。
“我觉得每当站在讲台上时,总有一种无形的光环,一直吸引着我。”雷有萍说。
大学毕业两个月后,雷有萍的工作岗位被分配到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2010年9月1日,恰好在21岁这天,雷有萍乘着大巴早上7时从省城西宁出发,看着一路上窗外的景色愈发荒凉,直至夜幕降临,晚上9时才抵达县城,尽管眼前的城镇小而简陋,寒风凛冽袭人,雷有萍却对这里充满了新鲜和好奇。
很快,现实让雷有萍对新生活的期待迅速落空。第二天,来到岗龙乡中心寄宿制小学,雷有萍打开了等待自己已久的宿舍门,空空的房间里仅有一张布满灰尘的高低床,头顶的粉刷层剥落得七零八落,眼前的景象让这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立马犯了难。不仅如此,学校里少有像她一样从外地来的教师,人生地不熟,一个人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眼前的种种困难让雷有萍当即就想转身回家。
好在身边的领导同事人心淳朴,他们的悉心关照给了雷有萍坚持下去的理由,在逐渐适应当地生活的同时,雷有萍也沉下心,努力朝着教育工作的前沿进发。
生涯之初,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雷有萍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坚持经常翻阅《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研论坛》、《新课程》等书籍。备课时,雷有萍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雷有萍则循循善诱地引导,做好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经过为期5年的教学实践,雷有萍发现,牧区的孩子语文基础薄弱,生活中缺乏接触汉语语言文字的环境。当时,针对民族地区施行的语文教材,是牧区学生唯一接触汉语的“窗口”,其内容大多涉及简单的日常对话,对牧区学生知识面、语言能力的拓宽和提升都十分有限,教材成为了摆在雷有萍语文教学路上的一道门槛。
“如果将目前针对民族地区的语文教材换成国家统编教材怎么样?孩子们能跟上吗?”雷有萍将换教材的想法和顾虑汇报给了学校领导。在县教育局和校领导的支持下,2015年9月开学,岗龙乡中心寄宿制小学的首批试点学生,捧起了国家统编的语文教材,雷有萍带起了试用新教材的一年级新生。新教材对牧区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短期内成绩普遍有所下降,但在雷有萍等教师不断地悉力以赴下,试用新教材后的学生语文成绩大幅度提升,同时口语表达和知识层面都有所改善,两年后这一做法推广至甘德全县范围。
不仅如此,从2016年开始担任教务副校长的雷有萍,以身作则做好新课改的模范带头人,组织本校教师做好新课改,观看各种教学观摩课和报告会,互相交流学习其中的先进理念,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在校内形成了大家齐心协力抓教学的好势头。
长久以来,作为一名寄宿制学校的任课教师,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弱,他们的衣食住行,点点滴滴,事无巨细,雷有萍都得操心。因此,雷有萍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
班上有5个孤儿、父母离异家庭的学生,雷有萍坚持鼓励他们写小作文,写身边事,写心里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雷有萍得以从中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也更有了学习的动力,雷有萍所带的班级也很快成为班风正、学风浓的优秀班集体。
今年,由于疫情,雷有萍整个暑假都没有和自己的孩子见面,孩子今年9月即将步入小学,雷有萍掐指算了算,前前后后陪伴孩子的时间加起来却不到两年。
身在遥远的牧区,每年与家人聚少离多,可当回首走过的路,雷有萍依旧庆幸自己当初坚持留在这里,坚持把教师作为自己的事业。
“每当学生毕业时,看见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我就会感觉自己像他们接触外界的一把梯子,从那一刻起,把他们送往了更大更精彩的世界。”雷有萍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