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2021年08月04日09:21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编者按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总结交流建党100年来,我们党在党的建设工作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回顾光辉历史,牢记初心使命,凝聚思想共识,7月26日,省委组织部牵头召开了青海省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座谈会,5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交流思想。现将发言内容摘要刊登,敬请关注。

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青海的传承和弘扬

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朱文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建党百年来,特别是青海建政建党以来,在青海大地孕育形成了既含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基因、更显青海“本土”特色的一系列精神,使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青海得以传承弘扬。

一、以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着眼点,全面传承和弘扬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总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培育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青海是海拔高地,也是精神高地。半个多世纪前升起的蘑菇云,记录下了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壮举,也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镌刻在了青海大地。20世纪五十年代,慕生忠将军和十多万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修筑青藏公路,铸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开路精神。“牧民省长”尕布龙,手握重权不谋私利,身居高位心系百姓,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2010年玉树发生强烈地震,13亿中华儿女倾力相助,造就了“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步入新时代,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青海精神再一次奏响砥砺奋进的“集结号”……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迈向新征程,青海在党中央领导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就必须以党的伟大精神谱系激励党员干部,激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为建设新青海不懈奋斗。

二、以学习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的英雄事迹为切入点,深入传承和弘扬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在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英雄事迹构成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链条,成为涵养后人的红色基因。在青海这片高天厚土上,就有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条件下创造了非凡人间奇迹的“两弹一星”元勋们;有把为民情怀写进百姓心里的牧民省长尕布龙;有在玉树抗震救灾中用生命书写忠诚,用奉献诠释责任,用行动践行誓言的人民警察王成元、昂嘎等;有在可可西里为保护生态环境而作出突出贡献的索南达杰、扎西多杰以及无畏的巡山队员们……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是扎根高原、热爱青海、建设青海、奉献青海的浓浓情怀,是为改变青海落后面貌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是在极为艰苦的环境奋斗、拼搏、进取、忍耐的坚强意志。迈向新征程,传承弘扬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就是要把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身上展现出的伟大精神融入干部教育培训学习中,做到全面“进课堂”、有效“进教材”、常态“进学习”、创新“进基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向先进典型看齐,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三、以 “践行初心使命”为落脚点,大力传承和弘扬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学习领悟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守初心、担使命,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使命更光荣,道路更艰辛,任务更艰巨。因此,要以伟大精神砥砺初心使命,深化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认识,始终做到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以伟大精神激发干劲斗志,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伟大精神转化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强大动力,以实际行动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始终牢记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常到城镇社区、进农村牧区,解决现实问题,助力乡亲们过上高品质的幸福生活,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让全省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各民族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长盛不衰,推动青海“一优两高”战略目标的胜利实现。 

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教育的基本经验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传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的事情是我们的看家本领。”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开展理论教育的基本经验,对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理论教育相结合

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党的领导正确性的科学保证。正是由于我们党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思想理论为指导,不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确保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新任务新挑战,重点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紧跟时代步伐,锐意改革创新,勇于迎难而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二、坚持探索中国道路实践与理论教育相结合

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从延安整风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整党、再到当前正在扎实推进的党史学习教育,都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展理论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充分体现。党在坚持理论教育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三、坚持增强党性修养与理论教育相结合

党性决定党的作风,规范党员行为,展现党的形象,关乎党的命运。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个人的一切。归根结底,这正是由于他们树立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砥砺了党性修养;秉承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充满了浩然正气。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理论教育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说到底,理论教育的成效取决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坚持和发展。只有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本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既具有先进性又具有广泛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在实践中显现出活力和生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们党在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科学社会主义在新世纪蓬勃发展,也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经受住任何考验提供了精神支柱。

五、坚持经常性与集中性理论教育相结合

在开展理论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党探索形成了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性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方式。历史经验表明,集中性教育作用显而易见,但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即使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了,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必须靠经常性教育来深化集中性教育的效果,并把着力点放在经常性教育上。坚持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性教育相结合,就是要在经常性教育中为集中性教育积累新的经验,将集中性教育的阶段性成果转化为经常性教育的长期做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根据发展变化的时代条件与社会环境,坚定不移加强和改进党的理论教育,着力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所确立的既定目标团结奋进。

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腐的历程与经验启示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霍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回顾百年反腐败斗争的历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更好地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腐败斗争的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反腐败斗争。党在1926年8月发布《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1933年12月,毛泽东同志签署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在抗日根据地开辟之初,就建立各级财政经济领导机关和财经制度;1943年公布《淮北苏皖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作出了反对腐蚀防止骄傲的“六条规定”。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反腐败斗争。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1950年开始,党中央开展整风运动、三反和五反运动、整党运动等。

(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反腐败斗争。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关于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的决定》,恢复并确立国家行政监察体制;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合署办公。党的十七大将反腐倡廉建设列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反腐败斗争。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党中央重拳打击贪腐的领导干部、基层公职人员等,雷霆万钧,势如破竹,查处贪官之多、涉及领域之广、行动密度之大、问责力度之强前所未有。这一时期反腐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得到全国人民的肯定。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腐的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把反腐败斗争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廉洁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品格。当前,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要求我们必须把反腐败斗争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腐败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长期性,正风肃纪反腐一刻不能停,全面从严治党一步不能退。

(二)坚持党对反腐败斗争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反腐败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当前,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要坚持思想引领、知行合一。继续强化政治监督职责,继续深入开展政治巡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

(三)坚持反腐败的人民立场。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反腐败斗争的力量源泉。当前,坚持反腐败的人民立场,要紧盯党中央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落实,持续纠正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要严惩黑恶势力“保护伞”,决不让其再祸害百姓,用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反腐战果取信于民。

(四)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注重党的自我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质。党形成了以党内监督为主的格局,有效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这在当代国际共运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为国际反腐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五)坚持走法制化道路。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要求反腐败必须走法制化道路。经过一百年的努力,我们党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我们党全力实现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矫正、自我净化,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迈向新征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汲取党的组织建设百年历史经验 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西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王润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总结党的百年经验,就是要从党的历史中获得启迪,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一、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把组织体系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来推进,坚持纵向和横向一起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组织体系建设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点,建立起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实现了群众在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一直以来,西宁紧盯组织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和新兴领域,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党的百年历史证明,只有着力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才能使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保持正确发展方向和强大发展动力。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必须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持续在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干部队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造就了适应不同时期党的历史使命要求的干部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形成了一系列科学、配套、精细的干部工作制度机制,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一直以来,西宁始终坚持政治标准,推行干部考察家访制度、开展“敢担当、善作为”干部专题调研,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支担当时代重任、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奉献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硬干部队伍。党的百年历史证明,只有始终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统筹抓好干部工作各个环节,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骨干力量,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必须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全面推行“敢担当、善作为”干部常态化调研机制,打通“上下贯通”的干部交流渠道,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三、优秀人才是实现创新发展的智力支撑。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人才领域改革,不断突破体制机制壁垒,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得其所、活力迸发的大好局面。一直以来,西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实施“引才聚才555计划”,为全市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党的百年历史证明,只有始终坚持党管人才,遵循人才工作特点,深化改革,破除障碍,充分调动广大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为党的事业蓬勃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必须进一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统筹实施创新创业人才等培养工程,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清我们党为什么能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刻道理,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永恒课题,认真总结和运用百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坚定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提升组织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海党员队伍规模结构的历史变化及经验启示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崔耀鹏

党员队伍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为“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时的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党自成立后不久就对青海予以一定关注,采取一系列方式方法在青海地区开展革命宣传和斗争工作,谋求建立党组织和发展党员队伍。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影响、党的战略方针转变、青马军阀封建统治严密等,党始终未能在青海建立组织。尽管如此,伟大建党精神的光芒在青海高原初露曙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寇从善、余光等少数青海籍先进分子在省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青海解放后,建党精神普照青海大地,中共青海省委及各级各类党组织陆续建立起来,党员队伍也开始发展壮大。1950年全省仅有党员1384名,占总人口的比例不足0.1%。这些党员主要来自省外,本土党员数量极少。截至2021年6月5日,全省党员共有42.53万名,约占人口总数的7%。在党员队伍的结构方面:青海省女党员和少数民族党员队伍得以建立,女党员、少数民族党员的数量呈不断增加之势,占全省党员队伍总数的比例持续攀升;党员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学历层次逐年提升;持续加强发展青年党员工作,但受社会人口老龄化影响,青年党员占比例呈下降趋势,中老年党员占比持续上升;党员队伍行业领域覆盖面扩大,职业分布朝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经过100年的风雨历程,青海党员队伍已深深扎根在青海高原的各行业领域之中,与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党在民族地区长期执政的坚强柱石,也是实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先锋力量。

建党百年来,青海党员队伍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光辉发展历程,从没有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发展到2万多个基层党组织、40多万党员的规模,历史发展的进程给我们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

一是必须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党员队伍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党员是政治化、结构化的个体。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把政治标准作为发展党员的第一标准,把党员队伍建设融入党的中心工作之中,实现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共同发展,党的力量才能不断壮大。

二是必须科学处理党员数量和党员质量的辩证关系,合理控制党员队伍规模,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走质量强党之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党处于被围剿和屠杀的严峻环境之下,这种特殊的社会条件基本可以过滤掉不合格党员;而在长期执政的和平环境下,入党不但没有生命危险反而还可能获得各种机会和资源,党员质量成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首要命题。革命战争年代中党的发展遵循“人多力量大”思维逻辑,而在和平建设年代则必须坚持“精”字为先,质量为上。

三是必须打破唯成分论观点,在坚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前提下,善于从社会各阶层和各少数民族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成份成为入党的先决条件,导致大量先进分子被排除在党员队伍之外。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五湖四海的广阔视野,善于从社会各行业领域吸收一切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才会不断巩固。

四是必须统筹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和基层党组织两个作用。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密不可分,没有一定的党员队伍,基层党组织不能建立和发展;反之,党员教育和管理也会丧失坚实根基。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厚植力量源泉。

五是必须大力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使党员队伍建设始终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新时代条件下,要大力弘扬建党精神,在党员队伍建设中体现创新居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核心地位的重大要求,将“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理念贯穿在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始终。 

(责编:陈晶、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