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三江源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和“防鼠动物洞穴”项目经验交流会在西宁召开

2021年07月23日17:00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7月22日,三江源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和“防鼠动物洞穴”项目经验交流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

  交流会现场。齐雨萌摄

  据了解,青海省由6.28亿亩天然草场,早些年间青海省草原鼠类动物的危害性非常大,不但破坏植物的生长,更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加上前期的鼠害防御措施不完善,使鼠灾泛滥,对青海省大面积的自然草原形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鼠害频发,青海省导致草场沙化和黑土滩化程度不断加剧。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自然资源局在生态修复治理中积极尝试引入创新技术进行鼠害治理工作,依据“引居天敌,生物防控,修复生物链”的生物防治理念,引进“一种生态环保防鼠动物洞穴”专利技术进行鼠害治理。该技术项目以生态保护为前提,通过修复生物链的方式,实现草原鼠害防控,达到恢复草原生态平衡的目的。技术项目实施以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深受农牧民的好评,增加了农牧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专利技术获得了2021年度青海省第二届发明专利“银奖”。

  交流会现场。齐雨萌摄

  “一种生态环保防鼠动物洞穴”专利技术由青海宗舟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公保研发。公保是果洛州玛多县一名退休干部,退休后凭借着对草原草原生态环境的了解及对环境保护的热情,自行研发暗堡式人工洞穴控鼠,效果显著,已投资约800多万进行该技术的试验和推广。“高原鼠兔不是草场破坏的罪魁祸首,草原生态要靠物竞天择、靠自然形成的生物链去维持。”公保说。

  据了解,该项目自2019年7月开始至2020年7月,共建设洞穴300座,其中,玛沁县121座、玛多县131座、海北、海东、西宁等退耕还林区域共计38座。每座监控面积约1500—2000亩,总计监控面积约60万亩。交流会上,项目组从洞穴入住率、有效洞口率、植被覆盖情况等分析,项目在鼠害防治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交流会现场。齐雨萌摄

  交流会上,省内外专家就“防鼠动物洞穴”项目提出意见建议。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同作表示,“防鼠动物洞穴”项目可以有效吸引藏狐、赤狐等鼠类天敌入住繁衍,实现局地生态灭鼠的目标,但在进行防治鼠害的同时因注意防鼠动物洞穴设计的科学化,在制作洞穴时防止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在筑巢引兽时注意食物链的完整度,保证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此外,对整个项目评价体系进行优化,为后续项目推进提供一个好的示范。

(责编:陈晶、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