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走青海看青海·平安篇

  • 编者按:唐蕃古道上的平安驿,“丝绸南路”重镇之一,是多民族文化交织融合的钮结。西来的风,东来的雨,滋润了这方神奇的土地,培植了这里深厚多彩的文明,孕育了这里可爱的人民。平安,平安,“走青海看青海”走到了平安,我们祈祷高原儿女、祖国人民及普天下所有的好朋友们平平安安、幸福美满。

人文·记忆·风情

人文:平安,你好

记忆:一块钱儿浪平安

  • 27年前,我一块钱儿浪平安的记忆,那是1985年前后,我11岁。

    一块钱浪平安是一种绝对幸福的记忆。在周末或假期,总是在做了长久的盘算之后或突然心血来潮时向家里大人提出,希望得到大人的允准并请求一定的经费。我们的希求通常是人民币1块钱,通常也能得到不多不少的一块钱,而1块钱也恰好能成就一次完美的平安之行。

    揣着那一块钱,揣着进城的那股兴头儿,从家里出来便连跑带跳的,恨不得一下赶到。赶3个小时才能到平安。【详细】

风情:郭尔三村看射箭

  • 郭尔三村是坐落在阿伊赛买神山下的平安县巴藏沟乡上郭尔、下郭尔和堂寺尔3个邻近的藏族自然村落的合称。那里的传统射箭活动是远近闻名的,能够有机会到那里去亲眼看看村民的传统射箭活动,体验一下这里传说中的卓仓文化气息,欣赏一道精彩的民俗风景,一直是我心向往之的一件事情。

    在举行射箭比赛活动的日子里,散落在城里乡里远远近近的郭尔人,只要可能,一定会撂下手头的活计,推掉本需要应付的场面来参加这里盛大的射箭活动,在郭尔人回乡的所有理由里,参加射箭活动是再正当不过的一个了。【详细】

文物·自然

文物:洪水泉:喧嚣之外的遗世朴拙

  • 走近这非同寻常的建筑,在不计其数的砖雕与木雕艺术的海洋中游走,我不止一次感慨,当建造者在生产力低下的几百年前,整整花费十三年的时间,在只能依靠人工,凭借双手和智慧的时候,修建如此宏伟的建筑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随着刻刀划过后纷飞下落的木屑,又演绎过怎样的曲折与玄妙?

    关于这所清真寺,要说很多,朴素是它的特质之一。更值得一提的还是这所大寺的气度与姿态,融合汉、回、藏等民族的建筑特点,包容并蓄,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理解、尊重、包容,是这所寺院给我的另一个启示。【详细】

自然:穿过两个“平安”的河

  • 湟水河,是一条很古老而且很独特的河。

    她孕育了两大省会都市,即青海省会西宁和甘肃省会兰州;更有意思的是,她还穿过了两个以“平安”命名的城镇,即青海省的平安镇和甘肃省的平安镇,这在全国来说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古老而又独特的湟水,哺育了古老而又独特的古驿,造就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景色宜人的古驿平安,难怪清代诗人斌良要发出这样的赞叹:“不道平戎驿(平安镇,明代称平戎驿),风光隽可人。绿杨临水润,红叶染霜匀。俗俭民衣褐,天寒屋积薪。晴川鸭头碧,随处浣征轮。” 【详细】

醉美平安

现场图集

  • 昵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