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走青海看青海”循化篇

  • 编者的话:滔滔黄河水,巍巍积石山,心灵手巧的撒拉阿娜,这里是青海春天来得最早的地方,这里是黄河上游流动的风情画廊;神奇的骆驼泉,美丽的孟达天池,声名远扬的清水湾,这里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西双版纳”;独具特色的撒拉族刺绣,品种多样的撒拉族套餐,已故十世班禅大师故居,全省第二大清真寺……瑰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敬请关注“走青海看青海”循化篇。

人文·非遗·风情

人文:撒拉阿娜

非遗:银针翻新意 巧手出画图

  • 撒拉族刺绣是以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为中心刺绣产品的总称。相传800多年前,撒拉族先民从中亚举族东迁,牵着白骆驼历经艰辛,最后选择了循化作为繁衍生息之地,与住在这里的撒、藏、回、汉等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撒拉族刺绣。

    撒拉族刺绣以吉祥如意为主体,一般是花卉和动物图案,但不绣人像,刺绣构图朴实细腻,华丽丰繁,以做工精细而著称。 【详细】

风情:黄河与撒拉族

  • 黄河,的确是一条独特的河,伟大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具有中华民族最显著的百折不挠的特点。可是,她又是一条饱含辛酸的河,是一条曾经肆虐两岸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的河。

    水手,撒拉语称谓“乔瓦吉”,是长年累月以摆渡为生,与黄河打交道之人。这些水手在伐木、摆筏子行当中是主要的角色,能熟练驾驭皮筏、木筏和木瓦(独木舟),是最娴熟的筏子客。【详细】

文化·心香

文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传统文化

  • 撒拉族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予以抢救保护并发扬光大,但目前令人担忧的是,传统文化因为现代文明的冲击,年轻人对原生态的东西不感兴趣,中年人漠视它的存在,老年人无所适从。

    毋庸置疑,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珍贵,在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网络电视文化丰富普及的冲击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更显得难能可贵。【详细】

心香:循化的三棵树

  • 紫叶李

    来到循化时正值傍晚时分我侧耳聆听,似乎听到隐隐的驼铃声,随风飘来。可还没见到白骆驼,先看到了一种树。

    暗红的枝干、暗红色的花朵、暗红的叶片,颜色均匀得就像是一块纯色的布,不起一点波澜,一棵,又一棵,立在循化街头,黄河边上,以致于同行的七八个人都以为是人造树。【详细】

栏目标题

现场图集

  • 昵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