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科考首次發現
黃河流域“濕極”位於青海阿尼瑪卿地區
年降水量1100毫米與上海持平
2025年07月11日11:03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人民網西寧7月11日電 (記者張莉萍)記者從青海極地自然資源調查研究院了解到,據正在進行的“阿尼瑪卿黃河水源涵養區自然資源、生態文化資源調查”項目觀測數據顯示,阿尼瑪卿地區年降水量達到1000毫米∼1100毫米,相當於上海市的年均降水量,遠超黃河流域其他地區,是名副其實的黃河“濕極”。
阿尼瑪卿雪山冰川。張永攝
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內的阿尼瑪卿雪山冰川資源125平方公裡,是黃河最大的冰川作用區,也是黃河流域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在大氣氣象、水資源水環境等多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青海極地自然資源調查研究院院長張永介紹說,黃河流經阿尼瑪卿區域前后,多條支流匯入,流量發生了顯著變化,在其上游瑪多水文站年平均流量僅為8億立方米,到其下游唐乃亥水文站已達到200億立方米,佔黃河總水量的36%。
張永認為,阿尼瑪卿雪山在黃河水源涵養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阿尼瑪卿雪山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東亞季風、西風以及冬季來自西伯利亞高壓控制的地表風等多種氣流交匯的敏感區域。周邊的大范圍對流雲系和獨特的水分循環,使得水汽源源不斷地匯聚於此,並以固態冰川和凍土的形式儲存於山脈之中。隨著季節的更替和氣候變化,它們緩慢消融,為黃河源區的眾多河流提供了穩定的水源補給。
科研人員在阿尼瑪卿地區開展工作。張永攝
阿尼瑪卿山頂氣象的觀測數據表明,該地區年降水量達到1000∼1100毫米。豐富的降水不僅直接影響著黃河上游的旱澇,還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當地的氣候格局和生態演變,使其成為研究黃河流域氣候變化及其對生態影響的關鍵窗口,對於預測和應對氣候變化背景下黃河流域的水資源和生態安全問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責編:楊啟紅、甘海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2025環青賽第四賽段愛沙尼亞車手奪冠
- 人民網祁連7月9日電 (馬可欣、況玉)7月9日,2025“中國工商銀行杯”第二十四屆環大美青海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第四賽段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鳴槍開賽,經過激烈角逐后,在海北州祁連縣決出勝負。 最終,來自愛沙尼亞快客車隊的拉亞斯·馬丁在終點沖刺大戰中奪得賽段冠軍,李寧之星車隊的謝爾比·亞歷山大獲得賽段第二名,意大利巴迪亞尼車隊的扎農塞洛·恩洛科獲得賽段第三名。…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