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同仁:農(牧)家書屋成為群眾的“知識糧倉”

一間書屋,3500余冊書籍,這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年都乎鄉尕沙日村黨支部書記才讓加有空就常來的地方。
一本冊子,幾十場活動,這是才讓加抽空就整理的多年來書屋開展的各類閱讀活動記錄。
尕沙日村農(牧)家書屋為何如此牽動才讓加的關切?“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要發展、要強大,需要青少年多讀書、讀好書。”才讓加意味深長地說道。
才讓加翻看閱讀活動記錄冊。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今年53歲的才讓加自2016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尤其重視村裡孩子們的教育讀書問題。彼時,村裡還沒有幼兒園,小孩子們都得去隔壁村的幼兒園上學,很不方便。“當時就想,不管再難,都要建個幼兒園,讓小娃娃們有學可上。”在才讓加的努力及申請下,村裡建起了幼兒園,如今,村裡的90名小孩子就在村幼兒園就近上學。
與此同時,才讓加還擔任起了尕沙日村農(牧)家書屋的負責人。“去年暑假,趁著大學生回村之際,組織了一場讀書分享會,我們村的大學生銀吉卓瑪分享了自己在外求學的經歷,她說,現如今家家戶戶物質生活富裕了,我們更要追求精神富裕,她還分享了自己在學校的所見所聞,中小學生聽得認真仔細,還會提問……”說起閱讀活動,才讓加的話密集了不少,大小學生一問一答之間,外面的大千世界“進入”了鄉村青少年的“眼裡”“心裡”,好好讀書,走出大山的夢想自此扎根在青少年們的心間。
村民在農(牧)家書屋翻閱圖書。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自從擔任農(牧)家書屋的負責人以來,每逢寒暑假及節假日,才讓加都會組織村裡的大中小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讀書分享活動,漸漸地,書屋的知名度、使用率越來越高。“有些村民閑暇時間也會來這兒翻翻書,主要了解農業、畜牧、健康等方面的內容﹔有些中小學生周末也會來這兒看書學習。”書屋成為當地農牧民群眾不可或缺的“知識糧倉”,才讓加深感欣慰。
近年來,尕沙日村農(牧)家書屋先后獲得青海省示范農(牧)家書屋、同仁市農(牧)家書屋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在書屋的輻射帶動下,小山村裡的文化氣息漸漸濃厚了。
尕沙日村農(牧)家書屋是同仁市72家農(牧)家書屋之一。還有同仁市曲庫乎鄉江什加村農(牧)家書屋,依托藏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開展閱讀+非遺傳承相關的活動……一個個農(牧)家書屋分布在同仁大地,成為當地農牧民開拓視野、豐富精神的陣地。書屋不大,卻能助力青少年孕育遠大的夢想﹔書屋發揮的作用不能立竿見影,但卻在潛移默化間改變著鄉風鄉韻。
市民在同仁市圖書館學習。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同仁市圖書館館長李玉紅介紹,近年來,同仁市圖書館積極聯動13處圖書服務流動點、72家農(牧)家書屋開展各類閱讀活動,不斷將公共圖書服務延伸至基層,全面提升農牧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讓廣大農牧民群眾在文化上“富起來”,共同推動書香青海建設。
引導各地管好、用好農(牧)家書屋的同時,同仁市圖書館還積極推進館校聯盟工作,通過設立最美校園圖書館,評選最美領讀人等方式,引導全市青少年多讀書、讀好書,從閱讀中汲取向前向上的力量。
市民在同仁市圖書館學習。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近日,同仁市圖書館“我的書屋·我的夢”農村青少年閱讀實踐活動項目入選2025年青海省全民閱讀優秀項目,這正是對同仁市圖書館聯動農(牧)家書屋、學校、圖書服務流動點等多方資源和力量,廣泛引導青少年學習立志的肯定與嘉獎。此外,同仁市圖書館還積極探索圖書“進景區”“進民宿”等文旅融合新模式,不斷延伸服務半徑,拓寬服務渠道,引導全民閱讀,閱見未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第二屆“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級聯賽開幕
- 人民網西寧5月10日電 5月10日,第二屆“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級聯賽在夏都西寧開幕,青海“青超”聯隊對陣貴州“村超”隊,打響“青超聯賽”揭幕戰。 2024年,首屆“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級聯賽舉行,賽事創新性地將足球與青海特色文化、農產品、旅游資源相結合,全方位、多場景、高頻度宣傳省、市、縣區農文旅資源和品牌,進一步促進“農體文旅商”產業深度融合,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新動能。…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