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通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紅喉雉鶉
2025年04月09日16:05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人民網西寧4月9日電 (馬可欣)2025年3月,大通縣林業和草原局從海拔3200米的寶庫林場察汗河管護區取回紅外相機時,在回收的紅外相機數據中首次記錄到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紅喉雉鶉的野外活動影像,填補了該物種在這一區域分布記錄的空白。
2024年9月紅外相機監測到的紅喉雉鶉。大通縣委宣傳部供圖
據了解,為全面掌握大通縣域內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現狀,科學評估棲息地質量,大通縣林業和草原局於2024年正式啟動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及棲息地評估項目。通過樣線調查、紅外相機監測、歷史資料分析、社區訪談等綜合方法,系統開展了縣域野生動物本底調查,旨在為大通縣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提供數據支撐。
大通縣林業和草原局分別於2024年6月、9月、2025年1月在中低海拔區域布設紅外相機開展監測,共布設紅外相機60台次,覆蓋12條樣線。鳥類調查自2024年7月開始至2025年3月底,在大通縣共開展26次。結果表明大通縣鳥類共計19目49科237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1種、二級35種,青海省級保護鳥類35種。
近期在寶庫林場察汗河管護區回收的紅外相機數據中首次記錄到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紅喉雉鶉的野外活動影像,首次証實大通縣為紅喉雉鶉的分布區,標志著縣域野生動物本底調查取得突破性進展。
從監測畫面看到,一對紅喉雉鶉夫婦領著兩隻紅喉雉鶉寶寶在林間悠然嬉戲,十分溫馨。紅喉雉鶉是雉科、雉鶉屬的走禽,棲於海拔3000米至4000米左右的針葉林、灌叢及裸岩地帶,以植物根莖為食,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甘肅、青海、西藏東部、四川和雲南西北部。
下一步,大通縣林業和草原局將推動愛鳥護鳥行動常態化,為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貢獻力量。
(責編:楊啟紅、甘海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挖掘“春日經濟”潛力 西寧打出農體文旅商組合拳
- 人民網西寧4月4日電 (記者楊啟紅)4月3日,2025西寧農體文旅商產品推介暨春游西寧活動發布儀式舉行,西寧市農體文旅商相關單位分別發布了春季旅游精品線路、重點賽事活動、“心動西寧 春滿河湟購物季”主題活動、 春日採摘體驗基地等,旨在推動農體文旅商融合發展,以文旅賦能消費,挖掘“春日經濟”潛力,激發市場活力,營造濃厚春日旅游氛圍,不斷提升春季旅游吸引力影響力。 活動現場。…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