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果委員:加強人才援青工作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10年,黨中央作出對口支援青海重大戰略部署,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山東6省市與青海省建立對口援青機制。2016年和2020年,經國家2次調整東西部協作工作,明確江蘇省承擔對青海省西寧市、海東市以及全省15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東西部協作任務。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班果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的新決策、新部署、新要求,為支援幫扶工作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更高水平邁進創造了有利條件。
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班果。青海省委統戰部供圖
人民網記者:跨越千裡,山海情深。對口援青工作作為推動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展開,這些年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班果委員:經過多年的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青海發展動能持續增強、民生福祉穩步增進、人才水平實現提升、民族團結更加絢麗,為推動我省民族地區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在援受雙方高位推動下,青海省與援青6省市建立了以市、縣、鄉結對幫扶為主線,以部門、產業園區、醫院、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多領域幫扶為補充的結對幫扶體系,各類結對累計達940余個。幫助包括在各援青省市從業的近20萬青海“拉面人”融入當地、服務社會、創業致富﹔我省還精心組織“愛國宗教人士北京行”“滬果青少年手拉手”“魯青一家親”等系列交流活動,通過實地參訪、結對聯誼、文化互鑒等形式,有力促進了少數民族群眾與中東部地區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在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中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人民網記者:這些來自五湖四海,涵蓋了經濟、科技、教育、醫療、文化等多個領域的援青干部人才,對青海建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班果委員:全體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干部人才克服高寒缺氧、條件艱苦等諸多困難,明向定標、聚焦重心,扎根基層、忘我奉獻,積極推進對口援青政策、資金、項目的落實,熱心向受援地區傳播先進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管理經驗,促進援受雙方合作交流,在推動地方發展、助力地方干部成長、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從長遠和根本來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增強的是情感認同和文化認同,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基石。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干部人才作為援受雙方開展好支援幫扶工作的紐帶和促進彼此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載體”,是促進援受雙方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的“排頭兵”“橋頭堡”,能讓更多的受援地干部群眾切身感受到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濃厚氛圍,對青海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起到重要積極作用。
人民網記者:援青人才為青海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更要為青海培養本土人才。您認為人才援青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和困難?對解決這些問題有什麼思路?
班果委員:對口援青開展以來,中央先后選派五批次計劃內1267名援青干部人才來青開展工作。五批次援青干部人才規模保持了較快增長的態勢,但受我省各受援地海拔高、氣候惡劣、編制緊缺、專業人才“引育留人”力度不足等現實困難制約,自身專業水平較內地發達省市還有較大差距,“造血”功能明顯不足。加之近些年,隨著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科教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我省對援青干部人才,特別是部門選派、醫療援青、教育援青等方面的人才有著更多需求。而選派的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的干部人才數量與我省實際需求還存在差距,比如醫療援青方面,目前青海6州中海北州沒有三級醫院,果洛州人民醫院剛剛晉升三乙醫院,其他4個州人民醫院在2022年度全國三級公立綜合醫院績效考核排名都在1200名開外(全國1415家三級公立綜合醫院參加考核)。
2025年即將進行第五批和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輪換,可以考慮通過進一步擴充對口援青省市、企業、干部、專業技術人才數量規模,特別是加強醫療和教育領域專業人才選派工作,強化機制建設、搭建工作平台、落實待遇保障,充分發揮其“傳幫帶”作用,強化青海本土“造血”能力,鞏固和放大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成效。(人民網記者甘海瓊採訪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