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杰代表:以數字化賦能海東市工業轉型升級

數字化設備、數字化車間、工業互聯網平台……“數字變量”對傳統制造業降本提質增效的作用不斷顯現,企業擁抱轉型的積極性也在逐步提高。
在青海,如何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以數字化賦能工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海東市市長王華杰就以數字化賦能海東市工業轉型升級及海東市發展規劃等方面內容接受人民網採訪。
王華杰表示,在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海東市始終堅持生態優先戰略,以多維度協同創新為抓手,構建起產業轉型升級的立體化發展格局。
2024年7月,王華杰(右二)督導調研民和米拉灣互通、亞太綠電高端鋁基材料等項目。海東市人民政府供圖
“我們通過搭建產學研協同創新平台,引導本土企業與省內外行業領軍企業深化技術合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組建技術攻關團隊,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在此過程中,同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速建設青海零碳產業園區,實施能效‘領跑者’行動和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在金屬冶煉等重點行業推廣余熱發電、煙氣回收等綠色技術裝備,形成綠色工廠與綠色園區協同發展的制造體系。”王華杰說。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海東市落實好支持傳統產業智能化、數字化改造相關政策,搭建數字化應用場景,借助網絡技術逐步擴大自動化信息採集、精細化成本管理、智能化全過程管理、產銷履歷溯源管理等,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招商引資層面,依托“鏈長制”構建鋁基材料全產業鏈生態,以西部水電45萬噸電解鋁產能為基礎,聯動在建的亞太10萬噸綠電鋁基材料項目,著力打造千億級鋁產業集群。
據了解,2024年,青海省海東市工業經濟實現新突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用電量增長3.4%,鐵合金、電解鋁產量創五年新高。
為夯實發展根基,海東市還創新推出“政府+專業機構”聯動招商模式,建立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構建立體化營商環境。同時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建立“市屬國企+傳統企業”合作路徑。依托東西部協作等政策,通過“周末工程師”等柔性引才機制強化智力支撐,助力企業建立現代管理制度,推動生產模式和管理體制雙革新,形成生態優先、創新驅動、數字賦能、集群發展的新型工業化格局。
面對新時代、新要求,王華杰表示,2025年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堅決扛牢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
二是加快推進產業“四地”建設,著力培育體現本地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開辟綠色算電產業協同發展新賽道,打造綠算產業千億級集群。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優化營商環境,主動承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統籌市內區域協調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縣域經濟、特色產業。
2024年8月,王華杰(右一)調研高原現代農業發展情況。海東市人民政府供圖
三是堅決抓好民生保障和改善,統籌謀劃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扎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落實高原特色種業振興行動,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牧業,做強高原土特產品牌。
四是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加強平安海東建設,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人民網馬可欣採訪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