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人民網記者遍神州>>曹繼煒

滿懷信心向未來(新春走基層)

2025年02月11日08: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文物古建展新顏

本報記者 施 芳

“廊房四條街寬10米,柵欄高大,所以叫作‘大柵欄’……”春節假期,北京大柵欄歷史文化數字展覽館內,幾位老居民一邊聽講解,一邊拍視頻,“打小在這片長大,還是頭一回知道這麼多歷史故事。”

大柵欄歷史文化數字展覽館位於北京西城區櫻桃斜街與鐵樹斜街交會處,設在原護國觀音寺內。該建筑始建於明代中晚期,清代乾隆年間重修,歷經數百年,見証著大柵欄的變遷。

新中國成立后,護國觀音寺一度成為居民大雜院,擠擠挨挨住著40余戶人家。“過去我家七口人,總居住面積十一二平方米,屋角還堆著蜂窩煤、大白菜,轉都轉不開身。”71歲的老居民崔萬貴快言快語。

為保護好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2018年,護國觀音寺文物修繕工程啟動,周邊居民也得到了妥善安置。經過精心修繕與增補修復,正面大門再次顯現,其上刻的“護國觀音寺”與“雲山碧海”字樣清晰可見,正殿內保存的舊彩畫與新彩繪渾然一體。

2024年11月,護國觀音寺變身大柵欄歷史文化數字展覽館,推出“古都商脈·興盛歷程”“梨園春秋·戲韻流芳”兩大展覽,正式對外開放。“通過數字化手段,讓參觀者沉浸感受大柵欄的深厚文化底蘊。”負責護國觀音寺維護工作的北京宣房大厚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大變樣了!”老居民劉進才感慨,從護國觀音寺搬離后,他住進了附近的一處民房,“房屋修繕了,環境變整潔了,還辦了數字展,老街坊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

政務服務送上門

本報記者 張志鋒

春節假期剛過,河北雄安新區啟動區管委會工作人員姚晨宇,又來到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星網”)門前。

站在渥城路和勤學街交叉口,姚晨宇向記者介紹:“過去,這個路口沒有東西向通道,中國星網員工上班要繞路。后來增設了人行道,員工步行幾分鐘就到公司,大家出行更方便了。”

2022年6月,位於雄安新區啟動區的中國星網總部辦公樓項目正式開工。那時,姚晨宇天天往工地跑,協調各類工程建設和管理服務事項。竣工驗收一般要60天,為提高效率,相關部門協同成立驗收專班,主動上門服務,僅用30天就完成驗收。2024年10月,中國星網總部辦公樓正式啟用辦公,在首批疏解的央企中第一個遷駐雄安新區。

為了讓大家盡快適應新環境,啟動區管委會聯合新區45個單位組成疏解服務專班,每周分批到中國星網走訪,征求員工意見,逐個解決。“我們還把有關項目落地、建設、運營的服務事項列出清單,開展標准化服務,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機制。”姚晨宇說,如今,由“鏈主”企業中國星網等發起成立的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吸引了50多家鏈上企業聚集新區。

“今年我們將重點服務中國中化等企業進駐辦公,對接第二批疏解央企等。”姚晨宇介紹,雄安新區設立以來,已實施重點項目數百個,開發面積達202平方公裡。

治理提質鄉風清

本報記者 楊文明

春節假期,一場別樣的座談在山東淄博市臨淄區舉辦。談話間,大家自然而然嘮起“鄉村”二字。

“現在的鄉村發展得怎麼樣?”記者發問。

“現在變化很大!”其他幾人齊聲回應。

“村子裡蓋房子的多了。”鳳凰鎮鎮長崔小蕾說。

隨著公共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哪怕區裡最遠的朱台鎮,也在臨淄城區半小時交通圈內。村民既可以沿路建廠,也可以流轉土地進行規模化種植。“發展的路子,不比城裡少!”崔小蕾說。

“基層治理頭緒多、難度大,現在具體情況咋樣?”記者又問。“治理在轉型。”金嶺回族鎮鎮長趙冰說。

趙冰介紹,大家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在村裡設立“鄰裡之家”,引入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群體,實現“鄰裡事、鄰裡調”“村內事、村內辦”﹔在鎮上設立“鄰裡中心”,兜底處理村裡解決不了的矛盾。

“既然有法院,為啥還要通過基層治理來化解矛盾?”記者問。

“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能化解盡量要化解。”雪宮街道辦事處主任路大鵬說,雪宮街道通過建設專職網格員隊伍,建立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機制。2024年以來,受理各類矛盾糾紛案件1167起,化解率超過96%。

“基層治理,德治的作用也很重要。”朱台鎮鎮長張磊說,鎮裡的西單村堅持德治,好鄉風帶來了人氣和活力。

踏雪巡邊守安寧

本報記者 韓立群

天空飄著雪花。在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阿勒泰邊境管理支隊喀納斯邊境派出所,春節假期,教導員王佳帶著幾名民警到牧民家中走訪。

“最近雪大,我們都是坐馬拉爬犁去巡邊。”王佳說,“看到老百姓過冬食物充足,家畜草料也備好了,我們就放心了。”

“派出所的同志送來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資,還給孩子帶了文具、帽子、手套等物品,我很感動!”牧民托爾拉·朱馬依說。

巡邊,是喀納斯邊境派出所民警的重要職責之一。“我們派出所承擔2100平方公裡邊境轄區的治安管理和77公裡邊境線的管控職責。”王佳說。

距離派出所最遠的4號界碑,離阿爾泰山主峰友誼峰僅數十公裡,矗立在喀納斯冰川上。到那裡巡邏,來回就要五六天時間。“先乘船在喀納斯湖航行24.5公裡,然后騎馬跋涉84公裡。”王佳說。

1994年出生的民警阿依托爾·艾力是本地人,2023年考入阿勒泰邊境管理支隊。“我的姥爺是第一代守邊人,我的父親也曾是森林管護站的護林員,我要向他們學習。”阿依托爾說。

在派出所新村警務服務驛站,民警劉愛龍正在忙碌。“從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早上,我們已經接到9個救援電話,大多數是游客車輛因下雪路滑導致的交通事故。”劉愛龍說。

近年來,喀納斯邊境派出所推行“黨務+警務+村務+服務”四務融合工作模式,更好地服務牧民。

幸福食堂飯菜香

本報記者 程 煥

“開飯咯!”

臨近中午,貴州興義市萬峰林街道納錄村的“幸福食堂”迎來用餐高峰。從消毒櫃拿碗筷,到取餐窗口排隊……不一會兒,20多張八仙桌上,飯菜熱氣騰騰,大伙兒在歡聲笑語中吃得津津有味。

這樣的“大席”,納錄村每天要擺兩場,全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大部分選擇在這裡吃午飯和晚飯。“本地廚師做的,不光味道好、營養均衡,而且不油不咸,不比家裡做的差。”最近氣溫低,食堂特意給老人們准備了火鍋,夾起一塊肉,75歲的羅興義嚼得一點也不費勁。碗裡的飯菜吃干淨后,他又盛了碗南瓜湯慢慢喝起來。

隨著年齡一天天增大,羅興義和老伴在家做飯漸漸感到有些力不從心。在納錄村,60歲及以上老年人有378人,家中不少年輕人外出務工,老人在家吃飯很不方便。

為解決村裡老人的吃飯問題,從2017年開始,村裡辦起了“幸福食堂”,為全村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納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羅洪興介紹,“幸福食堂”制定了專門的菜單,兼顧營養均衡又貼合當地老年人的口味。

目前,納錄村的“幸福食堂”每餐有超過200位老人前來吃飯,為了保証食堂正常運轉,前不久村裡統籌20萬元對廚房進行升級改造,老人們的就餐環境和食品衛生安全水平又有新提升。“去年食堂經費還有結余,村裡決定拿出來給老人們發紅包。”羅洪興話音未落,引來一片叫好。

手工挂面助增收

本報記者 王永戰

春節假期剛過,劉老六作坊裡,劉文友、劉然父子二人就忙碌了起來。

3米高的木架上,一排排挂面筆直垂下。劉文友站上鋼梯,雙手抬起挂面架,一邊緩緩遞給兒子,一邊叮囑:“面條已經晾干了,抓緊切面、包裝。”

四川德陽市中江縣東北鎮覺慧村,從宋代開始就有手工制作挂面的傳統,是遠近聞名的“挂面村”。如今,村中仍有近20家世代相傳的挂面作坊。

從和面到晾晒,中江手工挂面要經過5次發酵,工序多達18道。“我們從下午開始和面,一直要忙到第二天上午。”劉然放下已經晾干的面條,准備切面。仔細看,細細的面絲中間還有大量小孔。“我們的挂面每盤一道,就要放到發酵池裡發酵一次,所以出現了很多細孔,也叫‘空心挂面’。”劉然介紹。

這幾年,覺慧村新建水街主題街,打造特色民居,還開起了鄉村小火車。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村裡接待游客累計超30萬人次。“游客多了,回頭客也多,我們家的挂面更受歡迎了!”說著,劉然為游客端上一碗熱乎乎的面條。

不僅旅游旺季賣得好,淡季銷售也有保障。離劉老六作坊不遠,就是中江表妹手工空心挂面有限公司。“公司會在旅游淡季時收購作坊的挂面,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增加村民收入。”覺慧村黨支部書記尹華鋼說。

凱江水流緩緩,河邊的濕地公園綠意濃濃。說起新一年的目標,東北鎮黨委副書記謝軍思路清晰:“下一步要利用好向日葵和油菜田風光資源,吸引更多游客來旅游!”

智能監測保暢通

本報記者 方 敏

2月8日,在河南鄭州北站,記者見到了兩列火車:一列載著5車廂大米,從遼寧發往甘肅﹔另一列載有3000多噸電煤,從山西發往湖北。上午11時,它們在鄭州北站相遇。兩列列車都要經過檢查、解體、編組等程序后,才能繼續出發。

“春運期間,鐵路線運力緊張。若是以往,完成這些工作至少要6小時,現在時間大幅縮減。”鄭州北站調度車間值班站長聶佩哲說,春運期間,除了要確保人民群眾平安出行,也要確保重點物資運輸暢通有序。

提速的秘訣在智能識別系統。原來,在火車進站時,鐵路就在途經點安裝了智能識別系統,能自動監測排查400多種車輛故障。看到系統提示,檢車員陳立春立即帶上工具,對列車受損部位進行更換。在智能識別系統的幫助下,火車故障識別率提升至99.96%。僅用31分鐘,兩列車即檢查完畢,開始解體作業與編組環節。又過了僅一個半小時,調車作業人員就編組好一列發往蘭州方向的列車。整列車除大米外,還編挂了裝載光伏板、新能源汽車等貨物的車廂。13時55分,隨著車站值班員一聲令下,兩列車離開鄭州北站下行出發場,向目的地駛去。

保障旅客出行安全、確保重點物資運輸暢通有序……如今的鄭州北站,現代化技術設備保障鐵路運轉高效精准,一大批鐵路工作者扎根一線、默默堅守,為鐵路暢通運行作出積極貢獻。據統計,從春運第一天開始到2月8日,鄭州北站累計運輸貨物1200余萬噸。

班列滿載越山海

本報記者 王欣悅

2月8日上午9點30分,重慶沙坪壩區興隆場編組站內,電話聲、指令聲、對講機聲此起彼伏,一派繁忙景象。

“報告!司機李峰,擔當中歐班列X8106次出勤,請指示!”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機務段值班室裡,32歲的中歐班列司機李峰正在向調度員報告即將執行的駕駛任務。

李峰負責重慶至達州段300多公裡的值乘任務,擔綱重慶始發中歐班列的“第一棒”。雖然多次值乘中歐班列,但李峰絲毫不敢馬虎。領取司機手賬、報單、IC卡,核對運行揭示調度命令,聽取調度員傳達注意事項,一個環節都不能少。

走出值班室,來到鐵軌邊,滿載著中國制造商品的中歐班列蓄勢待發。李峰熟練地抓住扶手、爬上梯子,進入駕駛室。檢查機車、試風,確保行車安全,李峰又仔細向副司機叮囑:“核對監控輸入信息,確認換向手柄位置正常,各儀表顯示正常,手柄逐位進級。”隨著汽笛鳴響,李峰駕駛著滿載50個標准集裝箱的班列穩穩啟程。

13點30分,列車准時到達達州站,李峰和副司機檢查機車確認無誤后,順利交接。接下來,這趟中歐班列將途經甘肅、新疆,在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后,再經過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等國家,最終抵達德國杜伊斯堡,全程1.1萬多公裡。

新的一年,在李峰等司機的堅守下,更多滿載中國商品的列車將開往海外,“鋼鐵駝隊”的故事也將繼續書寫。

冰雪運動活力旺

本報記者 曹繼煒

“一隻冰壺的重量近40斤,推不動的小朋友可以讓家長協助。”在青海西寧市冰上體育中心,運營經理山重明正在為大家介紹冰壺運動。

“新的一年我又長了一歲,我要自己試試。”7歲的王文琦小朋友獨自走上了發球線,后退、彎腰、瞄准、助跑……在到達紅線前的最后一刻,王文琦雙手將冰壺推出。“咚!”隨著沉悶的撞擊聲,成功將對方的冰壺擊出圈外。

近年來,西寧市著力打造運動活力之城,春節假期推出全民健身大拜年活動,多處公共體育場館向市民免費開放。

“我看過北京冬奧會的冰球比賽,覺得冰球運動員特別厲害。今天親身體驗過冰球射門才明白,原來還有這麼細致的規則和技術動作。”來自西寧南氣象巷社區的董鑫月小朋友說。

2023年,西寧市推出10個市級兒童友好社區示范點,南氣象巷社區位列其中。“春節假期,社區推出了一系列面向社區居民的活動,並組織40多名家長和小朋友參加冰雪運動。”南氣象巷社區相關負責人黃麗娜說。

冰壺館裡氣溫較低,冰面溫度在零下6攝氏度左右,市民卻洋溢著飽滿的熱情。小朋友忙著推冰車、擲冰壺、打冰球,家長在一旁記錄精彩瞬間。

“冰雪運動讓新春佳節更有活力。西寧市將繼續依托冰雪運動場地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廣大市民群眾送健康、送歡樂。”西寧市體育局辦公室副主任田景昱說。

“追冰”防凌護安瀾

本報記者 焦思雨

凌晨5點半,穿上厚厚的軍大衣,帶上望遠鏡、無人機、冰镩等,寧夏水文水資源監測預警中心石嘴山分局巡測隊的3名隊員開著巡測車出發了。

從車窗向外望,田野上余雪未消,黃河寧夏段石嘴山河段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冰凌。石嘴山是寧夏防凌第一站。“冰凌在河道狹窄的位置容易形成冰塞或冰壩,如果不及時上報處理,可能會淹沒周邊的農田和村庄,造成巨大損失。”寧夏水文水資源監測預警中心石嘴山分局負責人周華說,“夏天防伏汛,秋天防秋汛,冬天、春天防凌汛,我們一年四季都沿著黃河跑。”

一小時后,記者隨3名隊員來到石嘴山市惠農區北農場,觀察流凌情況。隊員王佳俊打開后備箱,穿上救生衣,取出探測工具,綁上安全繩,拿著冰镩開鑿冰面,准備探測水溫和冰厚。黃河邊寒風凜冽,隊員們的手被凍得通紅。

監測完冰凌情況,隊員們又驅車尋找黃河封河的位置。隊員劉雨軒說:“最近封河的位置在麻黃溝,位於寧夏和內蒙古交界處,我們得密切關注這裡封河的發展趨勢。”到了麻黃溝,隊員們拿上探測工具,奔向岸邊。劉雨軒操控無人機升空拍攝,王佳俊則用望遠鏡觀察遠方的封河狀況,隊員張璐負責記錄探測數據。

“今年春節假期,隊員們都堅守崗位,冰封到哪裡,我們就追到哪裡。”張璐說,“為守護黃河安瀾作一點貢獻,大伙兒都很有成就感。”數據記錄完成,隊員又開著巡測車,繼續他們的“追冰”之路……

(責編:馬可欣、楊啟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