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青年才俊歸故裡 共筑鄉村振興夢

鄭思哲 通訊員 青 組
2025年01月12日09:52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生軍叔您好,我是村委小賀啊,今天您家裡有人嗎,我到您家裡來登記一些相關信息,涉及到你的醫保賬戶。”1月10日,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金灘鄉光明村黨員活動室內,村黨支部書記賀啟勝正對照表格挨個撥通村民的電話,遇到疑惑他也用帶著幾分“青普話”的口音對相關政策進行耐心詳盡地解答。談起到村任職以來的經歷,這位2024年通過大學生到村任職行動計劃選任到海晏縣金灘鄉光明村的“大學生村官”說,當時看到家鄉政府發布的《致海晏籍大學生的一封信》勾起了他的鄉愁,就跑回來了。“以前覺得‘為人民服務’是一句離我很遙遠的口號,但當我在群眾的期盼和掌聲中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那一刻起,我深感任重道遠,也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我們這個隊伍,了解家鄉、關心家鄉、服務家鄉,為這片紅色熱土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村級后備人才隊伍力量不足、整體素質不高,村干部隊伍“后繼乏人”,人才基礎薄弱等問題是制約村級發展的關鍵因素。全省部署實施大學生到村“任職”行動計劃以來,海北州堅持全鏈條培養、全方位關懷、全要素保障,全力推進大學生到村“任職”行動,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

在海晏縣三角城鎮黨政辦公室,2024年新上任的西岔村黨支部書記陳煜正在錄入發展黨員的相關信息,看著鍵盤前認真操作的身影,三角城鎮組織委員哈娟說:“這些到村任職的大學生思維活泛、知識充沛,雖然在群眾工作上能力有所欠缺,但在相關政策的理解運用以及運用創新思維推動工作高效開展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優勢,通過這些新鮮血液的加入,不但提高了整個村委的工作效率水平,更帶動了其他村委成員同步進步,在政策宣講、信息收集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為有效落實大學生到村“任職”行動計劃,海北州壓實“四級責任”,精准摸排分類,對摸排的4712名大學生,區分公益崗位、縣直部門臨聘、畢業未就業等“八類”人員,建立“有回村意願”“需重點動員”兩類台賬,逐村建立大學生“需求庫”。同時因人制宜選派,採取“兩委”成員培養、職能部門調劑等“五個一批”方式,回引245名大學生到村“任職”,實現全覆蓋。在從嚴審核把關的同時,抓好幫帶歷練,對到村“任職”大學生進行全覆蓋培訓,推行導師幫帶,與駐村干部共同開展“四有”活動。

“我們將建設年輕化高學歷村干部隊伍作為重中之重,全力推進大學生到村‘任職’,全鄉6個村黨支部書記均實現由大學生擔任,建立‘一名鄉領導+一名老支書’的雙幫帶制度,通過傳授經驗與指導支持,加速大學生支書們的成長步伐,確保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基層工作環境,有效發揮自身優勢,成為各村的‘領路人’。”門源回族自治縣麻蓮鄉黨委書記劉芝強說。

為讓到村“任職”的大學生明晰職能,更好地開展工作,海北州向他們講清楚這項工作是黨中央和省州委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著眼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基層社會治理作出的重要部署﹔講清楚不是簡單優化村級班子問題,而是適應農村工作新形勢新要求的迫切需要﹔講清楚不是“一選了之”“一派了之”,而是想辦法讓回村大學生為現代化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講清楚不能隻算“經濟賬”,更要算“政治賬”“長遠賬”,在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面前,再大投入都值得。

有引才渠道更要有制度保障。海北州制定《到村“任職”大學生管理辦法》,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對事業亟需的“大膽用”、歷練成熟的“優先用”、實績突出的“重點用”,對不勝任、不盡責的及時清理退出。整合各類資金3000余萬元,實施村(社區)“十有”工程,各縣加大財政保障力度,投入資金922萬元,確保到村任職大學生月平均報酬達2000元。制定《大學生創業政策“一本通”》、組建“大學生創業聯盟”,引導大學生領辦物業服務、學生托管等村級產業發展,搭建引才育才和返鄉創業“大舞台”。

(責編:陳明菊、楊啟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