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看青海:崗什卡雪峰吸引諸多登山愛好者 踏雪攀登 領略詩和遠方
原標題:
青海崗什卡雪峰吸引諸多登山愛好者
踏雪攀登 領略詩和遠方(拓展體育選項)
登山愛好者在下山途中。
崗什卡雪峰落日景色。
以上圖片均為本報記者賀勇攝
核心閱讀
崗什卡雪峰位於青海,主峰海拔5254.5米。這裡常年積雪,攀登難度相對適宜,被不少登山愛好者稱為“人生第一座雪山”。當人們頂風冒雪、不斷向上,壯麗的風景、獨特的體驗驚艷了朋友圈,也充實了人生收藏夾。
“起床了!”凌晨3點40分,向導的催促在周思奇耳邊響起。
從睡袋中鑽出、套上沖鋒衣、穿上雪地靴,周思奇快速收拾停當。吃過簡餐,他與同伴謝旺新走出位於崗什卡雪峰大本營的小木屋,打開頭燈,望向更高處。
崗什卡雪峰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主峰海拔5254.5米,是祁連山脈東段的最高峰。周思奇要挑戰登頂的,是海拔5005米的崗什卡雪峰三峰。這是他人生第一次攀登雪山。
攀登者——
“站在峰頂擁抱群山,一切都值了”
周思奇來自黑龍江,是一名研二學生。為了這次登雪山,他准備了兩個月,購置戶外裝備、學習相關技巧、加強體能。
凌晨4點30分,海拔超過4300米的大本營,周圍一片漆黑,氣溫在零下20攝氏度左右,並逐漸下起了小雪。在向導的帶領下,周思奇和謝旺新順著之前攀登者的腳印行進。“如果不按路線走,很容易踩進齊腰深的雪裡。”周思奇說。
經過3個小時徒步,來到坡度約60度、長度約200米的技術路段。“這是登頂前的最后一段路了。”向導安排簡單補給,查看了周思奇和謝旺新的身體情況后,指導兩人穿冰爪、裝上升器。
抬頭望去,一根安全繩曲折向上,直達峰頂。周思奇率先出發,踩實落腳點、拉緊牽引繩、提高上升器,他很快找到了節奏。8點20分,周思奇成功登上了崗什卡雪峰三峰峰頂。眼前是連綿的雪山,耳畔是呼嘯的風聲,這一刻,周思奇被幸福籠罩著,“登頂的感覺太棒了!”
“感謝自己沒有放棄。攀登過程雖然辛苦,但站在峰頂擁抱群山,一切都值了!”謝旺新在徒步路段差點放棄,“一直在爬升,氣溫很低,風也越來越大。”到了技術路段,他的體力幾乎耗盡。然而,對登頂的渴望以及同伴的鼓勵,讓他重新燃起斗志,最終成功登頂。
向導——
“幫助別人成功登頂,我也很有成就感”
李啟雲21歲,積累了豐富的高原戶外運動經驗。考取高山協作証和登山向導証后,他幫助不少攀登者實現了夢想。
崗什卡雪峰景區與9家戶外運動俱樂部合作運營登山活動,李啟雲供職的青海南之峰戶外旅游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景區向游客提供餐飲、住宿、接駁、應急醫療等服務,戶外運動俱樂部則負責組織登山隊伍、安排登山向導等工作。
就在周思奇和謝旺新登頂的前一天,李啟雲剛完成一次主峰登頂向導工作,在大本營休整。“兩次主峰向導工作之間,至少要間隔48小時。”李啟雲說。相較三峰,主峰不僅海拔更高,技術路段的難度和長度也更具挑戰性,十分考驗向導的專業能力。
“登山過程中,要時刻留意攀登者的身心狀況,不僅要給他們提供技術輔助、安全指導,還要適時鼓勵,增強他們的信心。”李啟雲說,“幫助別人成功登頂,我也很有成就感。”
想要參加雪山攀登,游客在報名時需要提交體檢結果,並向相關部門報備。“如果途中有人下撤,我們會安排專人護送回大本營,視情況決定原地休整還是繼續下撤。如果繼續下撤,向導會把人送到指定地點,由景區安全員接手后續工作。”李啟雲介紹,“除了帶隊,向導還需要定期對登山設備進行保養,檢查技術路段安全繩磨損情況並及時維護。”
安全員——
“攀登者有各種需求,我們要隨時接應”
2024年8月,靳曉明到崗什卡雪峰景區擔任安全員,“相較之前的工作,現在收入漲了不少。”
“白天,醫生值守景區,游客出現高原反應、受傷等情況能第一時間處理﹔晚上,我們多名安全員值班,隨時處理突發情況。”靳曉明說,“攀登者有各種需求,我們要隨時接應。”
充分保障游客安全,是登山活動開展的前提。2024年5月,青海新視界旅游文化公司成立,負責運營崗什卡雪峰景區。安裝信號塔、建立馱運馬隊、工作人員不間斷輪班值守、配備專業醫療救助設備……景區採取多種措施,提升游客體驗。
西寧游客李懷民見証著變化。他此前多次抵達崗什卡雪峰大本營,“之前,從七彩冰瀑到大本營這段路非常不好走。”如今,這段全長3.5公裡的路上,每隔100米就立一塊路牌,標記裡程和海拔,景區硬件條件提升不少。
慢慢地,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一日游路線、登頂路線等不同玩法,滿足了不同游客的多樣化需求﹔火鍋宴、音樂會、非遺展等活動,增加了旅游樂趣。“登山的體驗更好了,也更有安全感了。”李懷民說,“景區替游客考慮得多,來的人自然就多。”
(本報記者賀勇、曹繼煒採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