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莓種出大產業 蹚出鄉村致富路

蘇青兩省協作開展以來,南京市棲霞區、西寧市湟中區圍繞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優勢互補,優化幫扶機制,以“四鏈”建設發展草莓產業,幫助群眾吃上“莓”好飯,描繪好“錢”景。
創新發展思路,構建草莓發展合作鏈。聚焦東部地區草莓種苗夏季繁育成本高、產量低、市場供應不足等問題,憑借青海種苗成活率高、花芽分化好、抗旱性強、病害少等優勢,創新“西苗東輸”發展思路,引進江蘇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建立健全資金共籌、基地共建、技術共享、品牌共育、產品共銷工作機制,探索形成協作機制搭台、多方合作共贏草莓發展新路子。投入協作資金750萬元,成立湟中玉拉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建成草莓莖尖繁育、花藥脫毒種育苗基地160畝,草莓脫毒原原種、原種苗、生產苗年繁育量達600萬株,逐步發展成西北最大的種苗繁育基地。
強化科技支撐,提升草莓發展品質鏈。堅持科技興農,依托幫扶平台,與江蘇省農業科技院聯合成立“科研飛地”—高原草莓種業研究院,推進草莓新品種研發和新技術推廣運用,著力提升湟中草莓品質和核心競爭力。目前,玉拉基地培育“章姬、紅顏、甜查理”等47個品種,玉拉草莓脫毒繁育中心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優質草莓種苗生產基地。加強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先后組織32名技術骨干赴江蘇農科院開展“頭雁領航”專題培訓,江蘇省農科院定期選派優秀團赴青送教,“雙向”培養草莓種植專業能手21名、商品苗種植戶30戶。
突出市場導向,拓展草莓發展銷售鏈。堅持“產加銷”一體推進,充分利用兩省資源,拓展合作渠道,與江蘇省農科院簽訂3年供應協議,和南京等地企業、種植大戶建立穩定合作關系,形成訂單銷售模式,打通直銷通道,著力解決好銷路問題,促進草莓產業增質增效,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江蘇市場資源優勢,積極開拓全國銷售渠道,湟中草莓銷往江蘇、廣東、安徽等13個地區,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億元。針對西北地區物流成本偏高難題,劃撥專項資金補貼物流費用,將湟中銷往東部市場草莓種苗物流費用降低30%,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
突出聯農帶農,健全草莓發展利益鏈。堅持產業聯農助農,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就業等帶動群眾發展和村集體經濟壯大。目前,玉拉村草莓基地年收益(產值)420萬元,畝均達12萬元,帶動120戶農戶增收,解決762個農村勞動力穩定就業,人均年收入3萬余元。通過草莓種植發展,有效整合玉拉村低效土地、閑置大棚等資源,近三年全村草莓種植面積整體提升85.7%,帶動全村340戶1300余人從事草莓等果蔬種植業,年生產優質果蔬5500余噸,產值2700萬元,老百姓在家門口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李志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