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銅箔積蓄“厚”實力
——走進西寧看發展·一線故事⑨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生箔車間。青海日報記者 陸廣濤 攝
工人正在進行銅箔檢測。
一張普通的A4紙厚度為0.104毫米,2.5微米厚度的極薄銅箔不足A4紙厚度的1/40。而在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的一家企業,不僅有如此之薄的銅箔,還在這2.5微米上做出了復合結構。
這麼薄的復合銅箔究竟有多大“威力”?這家企業究竟有什麼“新花樣”?記者走進青海諾德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在青海諾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展廳內,擺放著一卷卷玫瑰金色的銅箔產品,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金光,甚至能看到人影。小心翼翼地用手指觸碰,摸上去“光溜溜”的,還會留下清晰的指紋,輕輕抖動會發出金屬獨有的細微而清脆的沙沙聲。
“這一卷就是復合銅箔,其特殊之處在於往銅基材的中間夾了一層聚合物膜,就像夾心餅干一樣,聚合物膜的兩側再用磁控濺射的方法完成鍍銅,保証其導電性,現在生產的復合銅箔厚度為6—8微米,兩側銅層僅為2—2.5微米,因此整體質量比同尺寸傳統銅箔要輕。”青海諾德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李梓銘拿起一卷復合銅箔,向記者講解它的制作工藝。
傳統純銅銅箔由於密度高、質量大,用於電動汽車鋰電池生產時,增加了汽車自身“負擔”,從而限制了續航時長,復合銅箔突破了單一材料的束縛,不僅減輕質量,在精度和安全性方面也更進一步。
李梓銘介紹:“以前做銅材主要採用壓延技術,通俗來說就是靠物理擠壓,寬度和精度都不好控制。電解銅箔因其獨特的工藝,可以更好地滿足高精度、大幅寬的要求。當電動汽車發生電路故障時,聚合物膜這一絕緣體就可以很好地防止短路,降低燃爆風險。目前復合銅箔已經‘走出’實驗室,生產線正在安裝,預計今年年底開始調試。”
從物理擠壓變為磁控濺射,從普通產品變為高精度高性能產品,諾德公司不僅變革了生產方式,也變革了生產理念。
“迎接市場變革,挑戰技術創新”,在青海諾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到處可以看到這樣的激勵標語。跟隨工作人員的腳步,記者穿戴好防塵服進入生箔車間,寬闊的廠房內,數個獨立的工作間整齊地排成幾列,生箔機正在高速運轉,發出轟鳴聲,監控屏幕上清晰地顯示著銅箔生產的速度、收卷張力、規格等信息。
記者遇到韓永禮時,他正准備給機器更換收卷輥,已在生箔車間工作四年的他對各項工序了如指掌。
“生箔機的原理就是在電場的作用下,使電解液中的銅離子不斷沉積、剝離並收卷在輥子上。銅箔出來后,下一步工序就是分切,尺寸按照顧客要求確定,最后打包裝箱。”韓永禮一邊指著機器比劃,一邊介紹。
沿著工作間中間的通道一直往裡走,分切車間內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人正在熟練地操作設備,並按照訂單尺寸分切銅箔。一旁的檢測工人仔細檢查著銅箔的平整度、表面裂紋、延展性等性能,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有任何褶皺、翻折等不合格產品都會被返回上一環節,進行再加工、再檢測。
在包裝車間,一卷卷鋰電銅箔隨著傳送裝置從生產線輸送過來,再次檢驗后進行打包並碼放在相應位置。每一卷包裝好的銅箔都貼有最終檢驗記錄卡:生箔卷號、分切卷號、翹曲、厚度、檢驗日期……帶著這些“明碼標價”的信息,銅箔產品進行最后的裝箱、入庫,最終配送給客戶。
作為中國大陸自研自產電解銅箔的先行企業之一,諾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技術研發與市場積累,已經成為國內知名的新能源鋰電池材料龍頭供應商。
“在當今新能源領域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鋰離子電池作為一種重要的儲能設備,其性能提升至關重要,未來我們也將在技術創新、生產銷售、降本增效等方面繼續突破,為推動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李梓銘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