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海子詩歌中的荒涼小城變身“光熱之都”
這是德令哈市區一角(10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潘彬彬 攝)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因由海子的詩歌《日記》,人們記住了德令哈這座青海的小縣城,也記住了它當年的荒涼與寂靜。
鮮為人知的是,近年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所轄的德令哈市,依托資源稟賦發展清潔能源產業,變身全國聞名的“光熱之都”。
2023年,德令哈GDP增速達到7.8%,遠超青海省平均增速,位列全州第一。
德令哈轉型的故事是怎樣發生的?
戈壁灘上崛起科技新城
動車疾馳在柴達木盆地黃色荒原中,當綠色開始星星點點地出現,“光熱之都”德令哈就近在眼前了。
德令哈很大,陸地面積約2.77萬平方公裡,與大半個海南省的陸地面積相當﹔德令哈很小,常住人口不足10萬,開車20分鐘就能穿越整個城區。
過去,這座小城因為海子的詩歌為人知曉,被譽為“浪漫之都”﹔而現在,很多中國光熱的“第一”在德令哈誕生,“光熱之都”成了這座城市的新“標簽”。
在德令哈市郊,中控50兆瓦塔式光熱電站的光熱塔在太陽下折射出耀眼光芒,站在塔下,一塊塊巨大的定日鏡將陽光精准反射到塔頂,猶如身處科幻世界。
這是我國第一座、全世界第三座投入商業化運行的熔鹽儲能塔式光熱電站。
它的旁邊是中廣核德令哈50兆瓦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國家首批20個光熱示范項目中第一個開工建設、第一個並網發電的大型商業化槽式光熱電站。我國也由此成為全球第8個擁有大規模光熱技術的國家……
灼灼烈日加上瀚海戈壁,勾勒出“浪漫之都”的壯美柔情﹔光、熱、電的循環轉換,讓“光熱之都”在世界新能源舞台上大放異彩。
從高空俯瞰,德令哈被光伏、光熱、風能等多種電站“包圍”。德令哈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王少春說,截至2024年10月底,德令哈市共建成38個發電項目,裝機容量335萬千瓦,累計發電251億千瓦時。
由“清潔”到“新質”,德令哈的產業鏈以此延伸,一大批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陸續在德令哈市扎根。
塔筒車間的大門緩緩打開,一節巨大的風機塔筒被緩緩推出,工人們進到柱體內部,准備進行焊接作業……從光伏板支架到風機風筒,青海華匯新能源有限公司瞄准清潔能源配套裝備,通過科技創新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德令哈市工業信息化和科技局副局長巨彥博介紹,背靠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德令哈努力發展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在“擴鏈”“延鏈”的同時,形成產業閉環,讓上下游企業在德令哈就能實現產業協同。
探秘發展之路
德令哈系蒙古語“阿力騰德令哈”音譯,意為“金色世界”,可德令哈最開始的顏色卻是“灰白”。
德令哈的工業發展始於煤炭、石灰石等礦產資源開發。2000年之后,德令哈引進資金和技術,以昆侖鹼業、青海發投等為代表的國企進入德令哈,逐漸形成了以純鹼為主的化工產業。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德令哈的鹼業也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在海西州純鹼產量最高的2022年,德令哈市的產量高達291.6萬噸,佔全省純鹼產量的60%以上,佔全國純鹼產量的近10%。
以鹼業為代表的化工行業讓德令哈邁上了工業發展“快車道”,但同時也出現了產業單一、低效粗放的發展問題。“如果仍然沿著過去的路子走下去,早晚會坐吃山空。” 德令哈市工業信息化和科技局局長徐志鵬說,德令哈的經濟結構轉型之路由此開始。
——用好戈壁裡的“光”。
德令哈是海西州光照資源最優厚的地區,也是國內最適合發展光伏產業的地區之一。
因為看重德令哈這一獨特的自然稟賦,以中廣核、中控、國家電投等為代表的央企進軍德令哈,眾多新能源發電項目在戈壁鋪開。
“新能源開發的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需要肯下‘長功夫’的企業在此扎根”。中廣核太陽能德令哈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楊濤說,工程師們頂著烈日在荒灘上勘查、施工,一個個晒得像“煤球”。
“如果說未來光照資源是主要能源來源的話,我們就是第一批‘淘金’的人。”青海中控質量技術開發部經理謝壽安說。
“今年初,中廣核新能源青海德令哈光儲熱一體化200萬千瓦項目開工建設,這是目前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塔式光熱發電項目。”楊濤說。
——在黃色戈壁寫下“綠色詩篇”。
作為國家公園示范省,生態保護與發展是青海產業發展的前提。在巨彥博看來,“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並不矛盾,生態脆弱的戈壁灘也能變成‘金沙灘’”。
“大面積光伏光熱的鋪設降低了地表的蒸發量,光伏板下的植被越來越多。”巨彥博說,日益增加的地表植物不僅讓光伏電站變成了“光伏羊”的好牧場,還減少了空氣浮塵,增加了光伏光熱的發電效率。
此外,為了改變傳統制鹼行業高污染、高耗能的現狀,德令哈通過加大技術創新,讓傳統制鹼產業從節水減排、資源高效利用等方面進行產業升級,“目前,德令哈制鹼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生產排放標准已達到全國領先地位,成為同行業的標杆。”巨彥博說。
——不拿工資的“職工”。
談到來德令哈發展的原因,青海萊德寶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廣帥坦言,除了看重德令哈優厚的自然資源,優良的營商環境也是企業扎根的重要因素。
“除了政策支持,德令哈政府更多的是跟企業找到共同的發展願景,談思想、講發展、講服務。”趙廣帥說,本來企業都已准備在其他省份建廠,但被德令哈干部誠懇的態度打動,毅然決然到德令哈扎根。
從招商開始,德令哈相關部門的服務滲透到了企業扎根發展壯大的每一個環節。
“企業遇到了問題,經理還沒想好怎麼解決,相關部門就已經著手去辦了。”青海贛鋒鋰業有限公司管理人員楊海燕舉例說,企業落地后的環境評估、水資源利用等手續都是相關部門的一把手上門辦理,企業省了好多事。
遇到有些需要跟省級部門溝通協調的事情,也是領導帶隊協調,不用企業過多操心,趙廣帥說:“對接干部就像是我們企業不拿工資、沒有編制的‘副總’,隨時在線幫助企業解決問題,既熱情又周到。”
去年一年,德令哈市就拿下14個特色產業項目,各類特色產業項目紛至沓來。其中,總投資35億元的萊德寶年產20吉瓦單晶拉棒項目,從初次洽談到簽約落地不到2個月時間,刷新了青海招商引資紀錄。
打造更多新型產業鏈
小城之變為經濟轉型提供了強勁動力,也為德令哈未來的發展打下了綠色基礎。
目前,德令哈正重點打造青海省的第二條“光伏一條街”,以及全省第一條“算力一條街”。
在德令哈天防綠色智算萬卡項目現場,機器轟鳴,車來車往,施工人員正抓緊施工,爭取在冬季到來之前趕趕進度。德令哈市數據局局長王霄對德令哈綠色算力產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德令哈天氣冷涼,能源富集,是理想的數據中心所在地,未來肯定是青藏高原的一個主要算力節點。”王霄說,德令哈將發揮優勢,完善數據產業配套,爭取一批綠色算力項目落戶德令哈,將德令哈打造成青藏高原大數據產業高地。
不僅是光伏光熱,德令哈還重點打造風電產業鏈、儲能產業鏈、氫能產業鏈等多條產業鏈,並圍繞這些產業鏈打造區域內有影響力的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我們現在的發展確實還有一些瓶頸,比如電力外送通道不足、交通基礎設施不夠、未能有效發揮‘源網荷儲’一體化優勢等,但隻要沿著現在的路子走下去,德令哈的未來一定充滿光明。”德令哈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王少春說。
“這一片,是未來的儲能基地,空氣儲能、電化學儲能等項目已經陸續在此落地﹔那一片,計劃再建幾個光伏電站,全力打造多能互補實証基地﹔還有這一片,將會發展文旅……”指著辦公室裡的德令哈地圖,王少春眼裡有光。(新華社西寧11月11日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