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調研行
活力青海︱守護湟魚洄游 老百姓吃上“旅游飯”

時值六月,正是青海湖特有珍稀物種——青海湖裸鯉(又稱湟魚)一年一度的洄游季。它們逆流而上,洄游至淡水河流產卵。夏季來青海省旅游,不少人都會特意來觀看湟魚洄游“半河清水半河魚”的奇景。當地人笑稱:“我們保護了魚,魚‘反哺’了我們”。
魚鳥和諧共生。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以前河裡的魚少、個頭也小,這幾年明顯變多、變大了。”青海省剛察縣伊克烏蘭鄉鄉長蘭科先深有感觸,他說:“我們這裡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已經深入人心,魚量增多、野生動物回歸,很多變化都是大家肉眼可見的。”
為守護湟魚洄游的“生命之旅”,剛察縣當地多部門聯合,聚焦布哈河、沙柳河、泉吉河、哈爾蓋河等重點產卵河道,通過加強宣傳,設置24小時值守點,開展車巡、步巡、無人機巡邏等方式,切實保護水生漁業資源。
“一旦巡查中發現裸鯉擱淺,我們會立即採取救助措施,將擱淺裸鯉安全轉運至產卵河道。目前已救助擱淺裸鯉3000余尾。”剛察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人員格日尖措介紹說。
據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消息,通過先后6次實施封湖育魚,青海湖裸鯉資源量逐步恢復,2023年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達到12.03萬噸,青海湖裸鯉從“瀕危”物種降為“易危”物種。
湟魚多了以后,給周邊的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湟魚洄游。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我們這裡大部分是放牧的。現在湟魚多了,游客也多了,我們景區也發展起來了,我也吃上了‘旅游飯’。”今年55歲的郭永忠是泉吉河湟魚洄游觀賞區的一個商販,他的攤位上有牦牛角梳子、手搖轉筒、彩色寶石手串、藏族特色的吊墜和項鏈等頗具藏地特色的商品。“生意不錯!每年湟魚洄游的三四個月,都能賺上幾萬塊。”談到這裡,郭永忠的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剛察縣委書記朱成青說,湟魚洄游促進了當地的旅游業發展,游客多了,帶動了當地居民就業,提高了他們的收入,可以說是“養活”了一部分群眾。這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注腳。(萬世成、熊旭、白波、趙敬菡、甘海瓊、馬天翼、許維娜、霍雨佳、李依環、楊啟紅、馬可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