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果洛藏貢麻村:產業多點開花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

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
2024年06月25日15:00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夏至高原,青海湖北岸,平均海拔3300米的剛察草原水草豐茂,風景獨好。

沙柳河鎮的果洛藏貢麻村,村容村貌干淨整潔,老人們在村廣場上悠閑放鬆,聊得最多的就是村裡的新變化:溫室大棚內種植的蔬菜花卉苗很多,裡面都不用土﹔啤酒廠已經開始釀青稞啤酒了,沒想到我們村裡也能釀啤酒……

老人在村廣場晒太陽。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你一言我一語,聊出了村裡的新變化,道出了群眾的新生活。

三處產業:多點開花促增收強信心

綠油菜、紫生菜、芹菜、一排排用塑料管子組成的架子上“種”滿了新鮮蔬菜,智能控制的加熱器、噴淋器等電氣設備正常運轉中,果洛藏貢麻村的現代科技種養殖溫室大棚內一派生機勃勃。

村民才太吉正忙著移栽幼苗,觀察長勢。湊近一看,便能發現這裡的幼苗都是無土栽培的。“目前我們正在培育的蔬菜、水果、花卉種類達20余種。”沙柳河鎮人民政府副鎮長任桑加介紹,待蔬果花卉品種選育成功之后,將推進規模化、科學化種植。

村民才太吉查看苗情。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無土栽培具有節水、節能、無土壤傳播病虫害的優點,可以進一步探索循環農業模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實現農業的綠色發展。2021年剛察縣投資800余萬元,在果洛藏貢麻村建設溫室大棚,聯合山東技術專家首次在高原氣候條件下嘗試蔬菜無土栽培,拓展農業生產空間,促進傳統種植向科技種植轉變。

“我們這裡採用的肥水一體化自控系統,為蔬菜提供精准營養,既減少了土傳染病危害,又提高了產量。”村黨支部書記索南才夫旦介紹,這棟佔地720平方的溫室大棚僅需一個勞動力,節約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無土栽培的蔬菜苗。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養殖方面,目前已經開始嘗試養殖鹿、馬、牛、藏羊等動物,“未來,我們想把現代科技種養殖溫室大棚打造成集科研、研學、觀光、採摘、認養等功能為一體的智慧化農牧場。”任桑加介紹。

同樣忙碌的場景還在村啤酒廠上演,隻見技術人員正在糖化系統設備、發酵系統設備前監控、調試。“原料是精選的高原優質青稞,經釀造,入口醇厚而細膩,帶有淡淡的甜味和獨特的青稞風味。”任桑加介紹著“巴扎嗨”品牌系列青稞精釀啤酒的獨特之處。

精釀啤酒產業建設項目是山東省“十四五”農村產業重點援建項目,總投資989萬元,配備精釀啤酒成套生產設備及其他附屬設備,年產啤酒可達950噸,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帶來60萬元的分紅收益。

啤酒廠車間內技術人員正忙碌。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新興產業欣欣向榮,為高原小村落增添了活力。除此之外,果洛藏貢麻村的傳統產業畜牧業也有新發展。今年,村裡依托縣鎮的大力支持,正全力打造畜牧業合作社。“正在建設的是我們合作社的基礎設施,包括裝卸牛羊專區、羊棚等。”剛察秀瑙羊湃合作社是果洛藏貢麻村正在打造的6個合作社之一,理事長萬瑪多杰介紹,基礎設施今年年底就能投入使用,將進一步改善合作社的生產條件,實現牛羊肉精細分割、加工等,進一步提高牛羊肉的附加值。

“合作社積極吸納返鄉大學生擔任理事長等重要職位,為其發展提供新思路,注入新力量。”任桑加補充道。

兩位村民:幸福生活有規劃有想法

大河有水小河滿。在果洛藏貢麻村,伴隨著村裡的變化和發展,村民們觀變化、謀發展的腳步和思路也從未落下。

踏進村民索南才讓家的大門,窗明幾淨,院落整潔,三四歲的小孩跑進跑出,玩得不亦樂乎。

“以前,住的是土房子,離縣城十幾公裡,路不好,沒通水電……”說起近些年來自家的變化,索南才讓打開了話匣子,搬遷到現在的安置點后,住上了新房子,通了水電,上學、就醫十分方便,介紹現在的生活之際,索南才讓笑意融融。

家裡養了100多隻羊、30多頭牛,去年收入大概六七萬﹔依托村裡的生態旅游,索南才讓在家經營文創店,也有收入,還有孩子們的工資等。去年,索南才讓一家總收入達到了13余萬元。

索南才讓。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養殖方面,打算加入村裡的合作社,統一放牧管理﹔自己的文創店還要豐富產品種類,增加剛察特色產品﹔9月份,小孫子達瓦東智布就要上幼兒園了,到時候我還要接送……”相比於前幾年的沒有計劃,現在,索南才讓把小家庭的各項事務規劃得井井有條。

招呼客人進帳篷休息,精心准備特色美食,草原最綠的季節裡,村民桑杰本忙得不可開交。

遠處,自家收購養殖的牦牛藏羊正悠閑吃草,近處,帳篷營地裡客人休閑暢談。“去年,隻搭建了兩頂帳篷,客人挺多的。今年,又新搭建了八頂帳篷,還可以給客人提供特色美食。”盡管普通話說得不怎麼利索,但能聽得出來對於經營牧家樂,桑杰本很有想法。

桑杰本一家經營的帳篷營地。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前幾年,桑杰本一家依靠傳統放牧維生,自己也會做些活畜交易的小買賣,但受制於學識和思路,牛羊賣不上好價錢。如今,村裡發展得越來越好,桑杰本更想跟上發展的節奏做點兒什麼。

“兒子大學畢業返鄉,我們開起了牧家樂,客人來了還能吃到原汁原味的牛羊肉和奶制品。”有了兒子的幫襯,桑杰本的生意門類越做越豐富了。“今年,主要要把牧家樂經營好,有了顧客,自家的牛羊肉、奶制品等也能賣得更多了。”桑杰本說起了自己的打算。

一場推介會:展現發展成果 挖掘發展潛力

精釀青稞啤酒、奶制品、肉制品、藏元素文創產品……琳琅滿目的農畜產品及文創產品令人眼花繚亂。前不久,沙柳河第二屆綠色農畜及非遺(文創)產品推介會在果洛藏貢麻村舉行。

推介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這牦牛酸奶味道特別好﹔精品羊排,昨天現殺的。”產品展櫃前,桑杰本正在給顧客介紹著自家的產品﹔熱熱鬧鬧的推介會開到了家門口,索南才讓也來到了現場,時不時跟熟人聊幾句近況,也不忘了解學習其他的文創產品。

此次推介會吸引了專業合作社、家庭牧場6家,農牧民個人和農戶近30家,匯集80余種產品進入推介會現場。推介會圍繞發掘優勢農畜產品市場潛力、推動區域農畜產業走向市場化的目標,著力打造特色鮮明的農畜產品品牌,輻射引領更多特色產品走向更大市場。

桑杰本(右)在櫃台前推介自家產品。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任桑加介紹,自沙柳河首屆綠色農畜及非遺(文創)產品推介會成功打響產品推介“第一槍”以來,各專業合作社、家庭牧場、種植養殖戶等參與推介會的積極性很高。本次推介會吸納的商戶及產品均超過上屆。

“這是純牛毛手工制作的小包,結實耐用,還有羊毛手套……”開在村廣場附近的藏元素手創工藝休閑室內人來人往,“推介會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我們的好產品。”負責人羊吉卓瑪耐心給游客介紹著自家的手工藝品。

游客們走走停停,在不同的攤位、展櫃前問價聊天,問答之間,買賣成了,產品也隨之走出了果洛藏貢麻村,走出了沙柳河……

村裡釀造的青稞啤酒。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沙柳花開,魚翔淺底。沙柳河畔有了新產業,當地群眾有了新盼頭。

(責編:楊啟紅、甘海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