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油菜、小麥、飼草已被列入國家攻關項目

人民網西寧6月7日電 (記者楊啟紅)記者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獲悉,目前,青海省油菜、小麥、飼草已被列入國家攻關項目,累計安排資金達到2629萬元﹔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魚等9個省級科技創新平台列入省科技廳重點科技項目給予2969萬元經費支持﹔昆侖19號新品種已通過國家登記,並在玉樹囊謙縣試種,試驗田畝產量達到1000斤﹔青稞、藏羊被農業農村部列入全國64個重要特色物種攻關名單進行重點攻關。依托省內科研單位,青藏高原種質資源保護等3個部省共建重點實驗室和青藏高原國家種質資源庫、國家牦牛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持續推進,將進一步優化整合農業科技力量,加強重點領域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
三江源頭,牦牛成群。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自2022年國家啟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以來,青海省圍繞高原農牧業轉型升級,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緊盯主導產業發展需求,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強化高水平農業科研院校建設,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優化地方農業科研機構和創新團隊建設,加大主推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應用,農業科技攻關工作初見成效。
農業主推技術推廣方面,2023年,制定發布全省農牧業生產88個主導品種和69項主推技術名錄,在8個市州、32個縣遴選發布主推技術260余項,建立各級各類試驗示范基地100余個,遴選科技示范主體近1800家,以項目扶持、專家授課、觀摩學習等方式,共計對1315項主推技術進行推廣應用,全省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達95%以上。2024年,已遴選發布2024年度農牧業生產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名錄,共計86個主導品種66項主推技術,同時發布具備高產潛力的農作物品種22個和技術2項。
重大技術協同推廣方面,組建了涵蓋青海大學、科研單位和各級推廣單位393名產業專家的產業推廣和科研團隊,形成了以推廣首席總牽頭,商科研首席共同決定重大技術,科研和推廣團隊成員、基地(企業)、科技示范主體共同參與的協同推廣工作模式﹔打造了高效養殖、禾豆混播、高效育苗等重大技術的科研和示范展示基地,遴選的相關基地發展迅速,相關主體取得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藏羊高效養殖技術在青海3州8縣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推廣規模達10萬多隻,預計多增收入2億多元﹔“鹽鹼地+飼草種植”技術范式,把土地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以全程機械化生產和化學除草、殺青綜合配套技術為核心的“蠶豆+青稞”輪作模式,推動“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助力區域內綜合產業經濟的發展﹔昆侖16號、青稞抗旱溝播技術,在玉樹州囊謙縣實現青稞畝增產15%以上,畝增加收入140元以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2023年青海省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6.6%
- 人民網西寧6月4日電 (馬可欣)本網從青海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2023年青海省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6.6%(扣除沙塵異常超標天后為97.7%),圓滿完成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 為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青海省立足實際,制定印發系列實施方案,聚力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完善青海省大氣污染防治資金管理,系統謀劃項目工程,充分發揮專項資金效益。…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