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青海同德:“一站式”服務“解碼”社會治理新格局

況玉
2024年06月07日16:12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這個位於黃河之畔的高原明珠,以其獨特地理位置和多元民族文化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在這片平均海拔高達3660米的土地上,漢、藏、回等多個民族和諧共處,共同譜寫著生活的樂章。然而,隨著當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各種矛盾糾紛也逐漸浮出水面,給這片土地帶來了一絲波瀾。

面對這一挑戰,人民調解機制在同德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如同一座橋梁,連接著政府與群眾,傳遞著理解與信任。通過調解員的耐心傾聽和細致分析,許多看似復雜的矛盾糾紛得以化解,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得以夯實。

群眾向工作人選咨詢問題。人民網 況玉攝

群眾向工作人員咨詢問題。人民網 況玉攝

黃河從同德縣流經,把這裡劃分為牧業區和農業區。大部分牧民以牛羊為生,牛羊以草場為生,所以土地、草場,皆為牧民心之所系。當草原成為眾多牧民的生活依靠,隨之而來的草場糾紛便多了起來。

同德縣尕巴鬆多鎮歐溝村與巴溝鄉曲乃亥村之間的草山界線糾紛,其根源可追溯至1968年。1993年10月,因草山界線問題,兩村部分群眾發生沖突。同德縣委、縣政府及兩鄉黨委政府對兩村群眾進行了法治教育,但糾紛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決。

多次前往現場繪制的草山界線圖。人民網 況玉攝

草山界線圖。人民網 況玉攝

2023年6月5日,兩村再次因草山界線問題,在爭議地段發生爭執。最終歷經7個月的不斷努力,於2024年2月6日,成功調處長達56年的尕巴鬆多鎮歐溝村與巴溝鄉曲乃亥村之間草山地界糾紛,達到了案結事了人和的目標。

“那時候我們縣類似事件比較多,但群眾不知道去哪求助,一個草場糾紛,幾十年沒辦法解決。”同德縣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多杰才讓說,“我們結合群眾困難,創建了矛盾糾紛站,一起來分析、調解問題。”

多杰才讓介紹說,中心前身為縣矛盾糾紛綜合聯調服務中心,成立3年來化解了大量糾紛,在群眾中積累了好口碑。2023年7月,同德縣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整合“黨建+五大中心+N”資源建立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調解資源豐富了,隊伍壯大了,群眾辦事更方便了。

尋求法律服務在哪裡,有矛盾糾紛怎麼辦,訴前調解該找誰?

“俄某與仁某一起喝酒后兩人因言語不和,仁某用啤酒瓶砸向俄某右手手腕導致受傷,就賠償問題協商無果申請調解。”

“本某與關某2018年在所屬鄉登記結婚,婚后關某對本某經常謾罵、侮辱等,同時對其進行家暴。多次向村委會申請調解,但始終未有成效。”

……

走進同德縣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大廳,寬敞明亮的大廳裡,法律援助、糾紛受理等窗口依次排開,陸續有群眾來咨詢、辦事。各調解室裡,調解員們正在與產生矛盾糾紛的雙方當事人交談。

“老百姓遇到問題、糾紛到這裡來,目的就是要把事情解決了。我們把調解員的聯系方式等內容做成信息牌,張貼在最顯眼位置,老百姓不僅可以了解詳情,而且可以選擇自己信任的調解員解決糾紛。”多杰才讓指著牆面上的調解員信息說。

為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有地方撐腰,切實把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同德縣在多元化“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建設的基礎上,整合綜治中心、矛盾糾紛調解中心、信訪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訴訟服務中心等資源力量,成立同德縣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並創建“135755”社會治理綜合服務工作做法。

中心設有“一廳一堂一站一所五平台十二室”功能室。由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金牌調解員、心理咨詢師、村(社區)法律顧問七支專業隊伍組成。現有工作人員20余名,採用“常駐+輪駐+隨駐+聘駐”等方式,抽調相關部門(單位)進駐。

同時,該中心不斷整合政法部門、相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資源力量,探索建立“7大工程”等便民措施,集中攻堅處理疑難復雜事項,形成中心統籌、一站受理、閉環辦理、多方協同的模式,確保“排查得早,發現得了,控制得住,解決得好”。

“自2023年7月該中心成立以來,窗口接待法律服務咨詢事項263件521人,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9件,提供代寫法律文書310件,受理矛盾糾紛192件,成功調解190件等。”多杰才讓說。

在推動社會治理新格局的進程中,同德縣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不僅成為了一個解決矛盾糾紛的重要平台,更成為了展示同德縣民族團結、和諧穩定的窗口。

(責編:況玉、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