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已形成高寒草甸和高寒濕地為代表的觀測站網布局

人民網西寧5月23日電 (記者楊啟紅)記者從《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公報(2023年)》新聞發布會獲悉,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五年內累計建設了4個生態綜合站、7個基本氣象站、6個冰凍圈監測點,整合區域內監測站點13個,形成了以高寒草甸和高寒濕地生態系統類型為代表的觀測站網布局。
祁連山位於青藏高原、蒙新高原、黃土高原三大高原交匯區,是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黃河流域和西北諸河重要產流地,也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在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持、氣候調節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然而祁連山地區生態環境極為脆弱和敏感,對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為落實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要求,充分發揮氣象服務在國家公園建設和管理中的支撐作用,青海省氣象局與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建立了長效合作機制,在國家公園生態監測站網建設、生態信息數據共享、生態氣象監測評估等方面開展了積極合作,並取得實質性成果。
構建了高寒濕地、冰川雪山觀測體系,支持開展氣候變化對國家公園生態系統的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研究,有力完善了基礎性、支撐性氣象監測設施設備,基本滿足了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氣象監測需要,有效增強了國家公園生態氣候資源精細化定量評價和生態氣象監測評估能力,為編制發布生態氣象公報、完善生態監測數據、國家公園生態保護決策提供了有力保障和科學依據。
雙方連續7年聯合發布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公報,為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撐,有效提升了公園監測感知能力和生態保護管理能力。
下一步,雙方將聯合相關科研單位、行業部門,統籌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全要素一體化觀測站網體系,超前謀劃“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管理規范、運行高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祁連山國家公園超級站,為祁連山國家公園實現科學化、精細化、精准化管理提供科技支撐。同時,著力在國家公園生態要素監測、質量評估以及生態修復等方面推進科技創新與應用,完善科研監測體系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