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多彩活動迎接國際博物館日

人民網西寧5月18日電 (況玉)5月18日是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推出了豐富多彩的社教研學活動。在各個展區推出了“昆虫探索之旅”“小小科普員在行動”“‘鹽’途有我 雕琢百態”等8項線下體驗活動,為公眾提供豐富的科普體驗選擇,讓自然科學知識的傳播教育更加生動有趣。
小朋友參觀昆虫標本。人民網 況玉攝
“這個長戟大兜虫生長於拉丁美洲地區,成虫體長最長紀錄為184毫米,是世界上最長的甲虫,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甲虫之一……”在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三樓蝴蝶長廊,講解員王玉雲正在為參與甲虫模型搭建活動的小朋友講解活動主題背后的知識。
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館長董虹介紹,博物館館藏標本總量達1萬余件,運用了圖文、模型、實物、標本等形式,輔以聲、光、電等技術手段,是全國唯一全方位介紹青藏高原自然生態內容的博物館,西北地區最大的自然類博物館,也被譽為“濃縮版的大美青海”。
小朋友們參與研學活動。人民網 況玉攝
“快看我雕刻的這隻小兔子可不可愛?”在博物館二樓手工坊鹽雕手工活動區域,小朋友們在家長的幫助下用鹽塊雕琢成一個個小動物形態。青海鹽湖資源豐富,察爾汗鹽湖更是中國最大的鹽湖,在鹽雕活動中,參與的小朋友既可以享受手工的樂趣,又能了解青海的自然科普知識。
作為傳播自然知識和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場所,近年來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不斷充實展示內容,豐富自然科普產品,青海草木生靈之生機繁盛,可以從這裡找到答案﹔生物演化進程的奧秘,也可在其中厘清脈絡。為了充分發揮博物館科普教育功能,近期,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還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形式拓寬公眾獲取科普知識的渠道,與省內各市州中小學及幼兒園共同舉辦科普活動,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熱愛大自然的種子。
小朋友們參與研學活動。人民網 況玉攝
“我們將充分發揮自然科普教育的功能,讓公眾零距離感受青海的自然資源之豐富、生態環境之大美,打造青藏高原自然生態集中展示地和研學打卡地,講好青海故事。”董虹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有回音︱幼兒園學位不夠?青海將新建、改擴建幼兒園及中小學50所
- 2024年3月,有群眾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表示,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川口鎮史納新村作為人口較多的安置區,現有的民和縣史納幼兒園學位不足,網友對於所在地區是否有幼兒園擴建計劃向政府進行詢問。 留言詳情。…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