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勞動美——凝心鑄魂跟黨走 團結奮斗新征程
張永生:長路當歌 砥礪前行
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奮斗成就偉大夢想。值此“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人民網青海頻道聯合青海省總工會共同推出《中國夢·勞動美——凝心鑄魂跟黨走 團結奮斗新征程》系列報道,讓我們共同禮贊勞動、致敬勞動者。
青海高原工匠、青海省級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帶頭人、青海省2020年度現場質量管理先進個人、中國水電四局“優秀工程技術人員”“金牌員工”“青年崗位能手”“先進生產工作者”“優秀項目經理”“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范”……這是近年來張永生獲評的榮譽稱號。15年基礎設施工程一線工作生涯,張永生靠著愛崗敬業、擔當作為,走出一條閃閃發光的人生之路。
工作中的張永生。受訪者本人供圖
以實干逐夢
張永生畢業於長安大學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自參加工作起,他一直奮戰在施工一線,從技術員到項目經理,從東南到西南,輾轉多個省份,先后扎根在寧杭客運專線、渝廣高速公路、江門勝利南路延長線、建個元高速公路、526國道岱山段改建工程等項目。談起過往,建個元項目是張永生從業以來印象最深刻的經歷。興隆隧道是該項目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全長8843米,最大深埋437米,跨越了斷層破碎帶等軟弱地層13處,關隘眾多,難點重重。
任何值得到達的地方都沒有捷徑,隧道開挖每時每刻都需咬緊牙關。施工過程中,隧道先后遇到溶洞、涌水30多次。有一次地質條件突變,掌子面塌方,張永生從白天忙到凌晨,隻為確保隧道施工人員的安全。
順著興隆隧道出口到斜井的路上,溪邊有一條4公裡的泥濘小路,山林茂盛,山水湍急,整個項目沒幾個人走過這條路。項目前期進場踏勘階段,張永生總是拄著竹竿,一次次反復跨越小溪,一次次搬石頭過河,一次次走在泥路上,為現場提供技術方案,攻克技術難題。
他咨詢專家、查閱資料、請教工人,創新使用聚能管水壓光面爆破,改進了圍岩較差、岩體裂隙發育導致光爆效果一般,影響施工進度和安全的爆破方法﹔優化了之前無導爆索相連的炸藥爆破時差﹔避免了柱狀藥包殉爆的現象發生,保証了同圈眼的共同作用效果。
“隧道安全大於天、隧道問題不過夜。”在張永生的領導下,通過方案專家論証、超前地質預報、監控量測、掌子面素描等積極措施,興隆隧道平均每個掌子面月進尺110米。隨著困難解決,工程順利推進,項目獲得了“青海省現場管理星級評價五星級現場”榮譽。
以匠心筑夢
張永生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便是“干就完了”。平日裡他平易近人,是青年員工一起打球聊天的好伙伴。工作中他雷厲風行,是青年員工爭相學習的好榜樣。
工作中的張永生。受訪者本人供圖
張永生帶領項目團隊實現了黨建工作和項目生產經營的有效融合、齊頭並進,先后獲得中國水電四局“先進黨支部”“先進項目部”“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
隧道開挖傳統中多採用簡易開挖台車,台車來回移動,不僅耗時費力,存在危險系數。工作室第一道難題,就是改進隧道開挖立架台車。於是,從整體設計、到明確分工等細節考慮,張永生帶著10余名工程管理人員開始了摸索階段。
從尺寸等各項數據、到鋼材選擇,到台車各方面強度、剛度、穩定性的驗算……整個團隊耗時一年,用大大小小上百張的圖紙和驗算終於讓多功能台車的二維數據變成了3D模型,再從3D模型變成實物設備,在興隆隧道出口洞內試驗成功。
《一架多功能作業台車》獲得了國家工信部成果登記証書,並評為國內領先水平,2020年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授權,獲得2020年度青海省質量創新項目一等獎。《一種隧道支護作業台車》榮獲“首屆工程建造微創新技術大賽”一等獎。這些沉甸甸的成果就是對創新工作室最好的肯定,鼓舞了這個“小”團隊的所有人。
科技創新,永不止步。張永生帶著工作室成員趁熱打鐵,在岱山項目,針對海域灘涂施工特殊性及“一天兩潮汐”對於施工的不利影響,積極展開技術攻關,技術研究成果《海域段樁基施工鋼平台施工工法》獲評2021年度“青海省省級工法”,《一種海相泥漿改性阻隔海水離子侵蝕橋梁樁基的測試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一種鑽孔平台搭設結構》獲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匠心印証初心。隨著一座座精品工程拔地而起,張永生串聯起項目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未來,他將繼續以專注的匠心與不變的初心,向著更高的目標一路前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青海大通:遷新居 迎新生
- 青山、青山,地如其名,順著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鄉道一直走,沿著公路兩旁望去,延綿的山巒、平整的田野、吐綠的樹枝……好一派綠水青山田野風光。 經歷過2022年“8·18”山洪災害后,大通縣按照“政策的可行性、群眾的能動性、搬遷的公平性、安置的節約性、選址的安全性、工作的可及性”原則,扎實開展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筑牢群眾安全屏障。…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