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

二十一年,青海萬名干部俯下身子沉在一線

馬可欣
2024年03月30日09:46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清晨,村庄的寒意還未褪去,湟源縣寺寨鄉上寨村的廣場上卻已是人頭攢動。2月27日一大早,黨支部書記李秉倉顧不得吃早飯,就對村民們說著中央一號文件中對養殖業的各種補貼政策,大伙兒聽得入神,頻頻點頭。這是青海省萬名干部下鄉宣講的場景。

2月26日,青海省啟動萬名干部下鄉活動,全省抽調的宣講干部與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一起,到鄉村去,到牧區去,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深入宣傳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全力推動“三農”重點工作任務落實。今年的萬名干部下鄉活動主題為“一學三促”(學政策,促生產、促和諧、促振興)。這是青海省連續21年開展萬名干部下鄉活動。二十年如一日,在青海,萬名干部與農牧民同吃同住同勞動。

院落“方寸地”變身村民“增收園”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一系列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的具體舉措,我們村的手工業也要加大發展力度。”晨曦微露,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波航鄉上泉爾村的村委會辦公室內便熱鬧非凡——駐村工作隊正同村“兩委”成員一道學習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

上泉爾村屬於半腦山地區,村集體經濟形式單一,內生動力不足,這也是一直壓在上泉爾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冬心中的一塊石頭。

如何讓村子走出一條新路子?“村裡的婦女都有縫紉基礎,我就想著有什麼辦法能讓她們在家門口掙錢。”李冬說。

在自然資源系統工作期間,李冬了解到地勘單位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採礦樣品袋,嘗試讓村民加工採礦樣品袋等類似產品的想法便從李冬心裡應運而生。

李冬(右)與村民一起制作樣品袋。李冬供圖

與多個地勘單位溝通對接,確定訂購意向后,駐村工作隊會同村“兩委”以 “黨支部+公司+留守婦女”模式,於2024年1月成立了湟源泉勝勞保用品加工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吸納勞動力(婦女)16人,其中脫貧勞動力5人。

截至2024年3月底,公司已交付了兩批訂單25000個採礦樣品袋,收益5萬余元。

“我們還於近期開發了帆布手提袋、宣傳袋產品,目前已簽訂3200個手提袋訂單合同,總價值3萬多元。經過與青海省工信廳、青海省商務廳的溝通對接,初步確定了為2024年青洽會加工會務宣傳袋的意向。”李冬說。

以“小投入”撬動“大收益”,上泉爾村邁出了以手工業促進產業發展、拓寬聯農富農增收路的第一步。

校園定制公交 讓學生從“家門口”直達“校門口”

早晨7點,在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西山鄉灣地村的集中上車點,孩子們正排著隊坐上定制公交,准備前往互助縣塘川鎮雙樹小學上學。

“自從去年我們學校和塘川鎮雙樹村小學合並后,家住在西山鄉灣地村的學生隻能去雙樹小學就讀,因為路途偏遠,上下學很不方便也存在安全隱患。”灣地村黨支部書記馬祖德說。

得知這一情況,駐村干部牽頭與當地公交公司達成合作,由公交公司、學校和學生家長三方共同簽訂協議,定制了校園公交車。

“我家住在西山鄉灣地村2社,離學校特別遠,沒有定制公交的時候,一趟車得等好久,現在孩子上下學方便,我們也放心。”說起定制公交,家長馬金彥的話語中滿是肯定。

互助縣的孩子們乘坐校園定制公交去上學。互助縣委宣傳部供圖

村裡有了定制公交車,孩子不用起早貪黑將大部分時間花在往返學校的途中,同時上下學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讓不少家長放寬了心。

自青海省萬名干部下鄉開展“一學三促”活動以來,互助縣積極回應群眾訴求,開通多條定制公交專線,專程接送中小學生往返學校,破解學生“接送難”問題,贏得了家長和學生的一致好評。截至目前,互助縣每個周末安排20多輛公交前往樹人高級中學、民族中學、互助一中等接送學生,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8輛公交車往返灣地村、安定村等8個村去接送學生,定制公交每天接送小學生達600多人,每周接送初高中學生達2000多人,為鄉村學子打造了一條安全、便捷的求學路。

優化助老服務 讓老年人“老有所依”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健全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因地制宜推進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鼓勵發展農村老年助餐和互助服務。在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土門關鄉上山庄村,村子“帶頭人”始終將增進老年人福祉落到實處,落到細處。

“現在村裡的老年活動中心設施越來越齊全了,活動也變多了,以前天天就搬著板凳坐在牆根,哪想到還能這樣生活。”76歲的村民周興章笑著說。

“我們村子裡有101名60歲以上老人,子女基本都外出務工了,老人們經常圍坐在村口晒太陽,有時候也不說話,一坐就是一天。上山庄村第一書記趙瑜一直將改善老人的生活這件事裝在心裡。

趙瑜和村民一起觀看老年活動中心內的象棋對弈。趙瑜供圖

宣講政策、聯系企業……籌備建設老年活動中心時,趙瑜跑了不少冤枉路,終於在2018年6月,由愛心企業出資240萬元的老年活動中心開建了。

如今的老年活動中心,不僅配有日間照料室、讀書室、休閑室、理療室等,還與西寧市相關醫院進行合作,配備3名服務人員為村裡老人提供診療、理發等服務,村裡的老人真正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今年也是趙瑜駐村的第6年,當問及為何選擇留下來時,他真誠地說:“我本來就是農村裡的孩子,與其說是村民們需要我,更應該說是我離不開他們了。”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重要部署,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鄉村振興,關鍵在人。

下鄉宣講、深入基層、紓難解困,青海省的萬名干部幾十年來真正做到把農村當作自己家,把村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持續為高原鄉村振興蓄力賦能。

(責編:馬可欣、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