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好青海生態旅游的自然人文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時提出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的重大要求。青海是我國生態旅游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具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文化特色。生態旅游的迅速崛起將會形成巨大的市場,從而帶動青海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為高原居民增收和創業創造良好平台和環境。
青海自然生態環境高原風貌獨特,地域特色明顯。青海地處我國西部的核心區,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獨特的地質地貌與高原氣候孕育出形態各異的峽谷景觀、湖泊河流、高原草地、沙漠等各類景觀資源,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咸水湖,察爾汗鹽湖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大鹽湖。青海人文旅游資源與自然環境的相互融合相得益彰。青海省少數民族眾多,有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等世居少數民族,各民族的繁衍生息與青海特殊自然生態環境息息相關,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與高海拔、高寒等自然環境相互磨合,形成獨具高原特色的建筑風貌、民間藝術、地方習俗與飲食習俗。人文與自然生態資源的相互交織、和諧共生,構成了相互映襯、相互突出的整體系統格局。
根據國家旅游“三步走”戰略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結合《全國生態旅游發展規劃(2016—2025年)》《青海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相關要求,2021年11月青海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印發《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行動方案》,強調打造基礎設施完善、產業布局合理、產品體系豐富、服務水平優質、管理運營科學、帶動效益明顯的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2022年印發方案的任務分工﹔省第十四次黨代會要求提升生態旅游業態品質等等,為我省實現生態旅游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具體謀劃。
青海生態旅游肩負保護青藏高原生態資源環境、提升居民收入、展現青海精神和傳承傳統民族文化等重任,青海需挖掘生態旅游的自然人文潛能,把突出生態旅游亮點、打造生態體驗線路、發展民族文化產業、保護歷史文化遺存等作為建設青海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路徑,更有效推進生態旅游發展和民族地區文化繁榮與和諧穩定。
一是根據不同區域的生態功能進行景點定位。依托優良生態旅游資源,以生態保護為引領,開發重點區域生態旅游項目建設,開發經典生態體驗文化創意產品,注重市場宣傳推廣,打造青海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系列品牌。深入挖掘青海高原原生態文化的潛力,突出綠色生態、民族特色、歷史文化三大亮點,積極發展大美青海的環境教育之旅、神奇青海生態體驗之旅、文化青海溯源之旅,以高原文化博大精深和大自然的原真魅力吸引更多旅客,提升青海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品質。
二是結合自然生態與人文精神進行線路打造。進一步強化青海湖、塔爾寺、茶卡鹽湖、門源花海、日月山等經典生態旅游景點品牌效應,構建景區景點的生態旅游線路網,實現生態旅游縱深發展。充實線路生態內容、豐富線路內涵、增強線路體驗,突出沿線獨特的高原風光、自然地質地貌,設置停留體驗區。打造以河谷田園、高原森林、雪山冰川、濕地草原立體原生態山水環境為主題的生態旅游景觀線路,以景區景點沿線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民族風情為主的生態體驗線路,融入紅色文化、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為一體的人文生態旅游線路。
三是增加生態旅游基礎設施投入進行覆蓋面擴展。發揮政府投資先導作用的同時,建立多元化的生態旅游投入體制,把發展生態旅游與改善生態環境、發展文化產業結合,加強交通、環保、衛生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區域內通信、賓館、餐飲等服務水平,積極推進觀光型旅游向度假型、運動型、體驗型生態旅游轉變。結合國家公園建設,豐富生態旅游項目,增加居民和來訪者參與性,提升旅者體驗感,擴展生態旅游目的地,使之成為青海經濟發展新增長點。
(作者單位: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