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達日:現在開始,綠色回歸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我生長在草原,就要守在草原上,讓黑土灘、黑土坡都綠起來。”天剛破曉,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窩賽鄉直卻溝的草原管護員沙群就已經出門巡查,烈日當空,他才拿出妻子提前備好的糌粑,邊吃邊說起來。
平均海拔4200米的達日縣,是三江源自然生態保護治理地區之一,是黃河源頭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在這樣一方生態淨土,過去卻因過度放牧、氣候變化等原因,深受黑土灘、黑土坡問題的困擾。裸露的土地在草原上不斷出現,全縣2112.87萬畝的可利用草場面積,黑土灘佔56.3%,在這其中,黑土坡面積就有535.203萬畝,佔黑土灘面積的45%。
治理前的草場。達日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供圖
“草場退化以后我們手裡都沒什麼錢了。”沙群看著遠處的草場說。
由於草場退化和黑土灘、黑土坡面積的擴張,牧民每年隻得驅趕自家的牦牛,去往數十公裡甚至上百公裡外的出租草場放牧。
賣牦牛的收入,大多都用來補貼租賃草場的費用和牦牛吃的飼草料,忙活了一年到頭,收入卻不見有多少。家裡一百多頭牦牛,草場退化后,趕著牦牛遷往別家的草場,對於沙群來說一直是件頭疼的事。
可現在,情況似乎有了一些改變——
為了讓這一現象有所改善,近年來,達日縣將生態治理與保護作為首要任務,全面落實草原生態補償政策,積極開展草原生態修復行動。
治理后的草場。達日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供圖
“你看,以前那一片山坡上全是鼠洞,都快成沙地了,現在草長得多好啊。” 沙群高聲指著不遠處的一片綠色說著。
達日縣作為全省首個推廣黑土坡治理項目試點縣,從沒有停止過探索新型治理模式的腳步。
治理后長勢向好的草地。人民網 劉沛然攝
2017年,達日縣申報退化草地綜合治理試驗區示范試點項目。在科研團隊的科學技術指導下,兩年的不懈努力,達日縣完成了退化草地綜合治理試驗區示范試點項目建設任務,探索出黑土山治理的達日經驗和達日做法,為全國高寒草甸修復治理工作提供了樣板。
混播種草、配方施肥、多種農藝措施組合……在黑土坡治理中,達日縣綜合應用探索治理新模式。優選鄉土草種進行多品種組合搭配,採取混播種草復綠綜合技術措施,退化的草原在人工種草修復的過程中逐漸向好。
科技和創新的助力,讓退化草地治理效果顯著,也讓牧民嘗到了甜頭。
“這層綠膜叫無紡布,有它在,土壤就能保溫保濕,幼苗扎根就不怕了,長出來以后啊,這無紡布就慢慢風化了。”達日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副局長賀文靖向來訪者介紹。借助無紡布的治理方式,牧草成活率能從30%提高到80%以上。
無紡布治理黑土坡。人民網 劉沛然攝
退化草地的植被覆蓋率逐漸恢復,草地生態功能慢慢改善,草地的生產力也就隨之提高了。
如今,達日縣有著2152名管護員,其中514名脫貧群眾從事著草原生態管護工作。
作為其中的一員,沙群由一個牧民變為草原保護建設的守護者。在草籽播種階段,沙群和其他草原管護員一起播種,草籽播種好后,他定期巡護草籽播種點,考察禁牧和后續管護情況。
四年來,日復一日的草原防火巡查、修復區草場環境衛生維護、鼠害巡視等工作,讓沙群收獲了生活的好環境,也收獲了好日子。
“現在我一年收入能有兩萬一千六,家裡人不用全放牧了,還能去縣上打工。”沙群笑著說。
“做強草、做優畜、做好水”是達日縣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提出的發展思路。
黑土灘換新顏。人民網 劉沛然攝
自2005年開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退牧還草等生態修復類項目,達日縣累計投資7個億,治理面積達242.06萬畝,佔黑土坡面積的20.3%。
現在,全縣草地植被覆蓋度從46.7%提高到58%,牧草平均高度達到30厘米以上,天然草地鮮草平均畝產量由115公斤提高到213.27公斤,全縣退化草地面積由1189.32萬畝減少到1059.36萬畝……同時,達日縣推動牧草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生態、產業、經濟”發展新格局,累計生態收益達220.98萬元,走出了一條依靠綠色發展振興縣域經濟的道路。
昔日的黑土灘、黑土坡,如今綠草如茵,生命拔節的聲音在草原回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在戈壁深處書寫“火”樣人生
- 茫崖市往格爾木方向距茫崖市130公裡處,兩車相撞,一汽油罐車泄漏﹔ 茫崖市往格爾木方向315國道1205公裡+600米處,一半挂車輪胎起火﹔ 茫崖市花土溝鎮315國道與環城南路交叉口發生車禍,3人被困…… 轄區4.9萬平方公裡﹔國道315線、省道303線、省道305線車流不斷﹔最遠的救援,單程400多公裡,這個平均年齡隻有24歲的年輕隊伍,守護著茫崖市及周邊的戈壁熱土,他們克服困難,苦練本領,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滅火、救援行動,一次次給被困大漠的司機、乘客帶去了希望﹔他們擔起重任,默默駐守在青海最西端的小城,在戈壁深處樹起了“瀚海消防黨旗紅”的旗幟。 “早到一分鐘,就能多救一個人。…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