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因材施教的育人者

——記青海省杰出教育工作者索南本

石成硯
2021年09月15日09:31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敢說話、敢負責、敢工作”。在25年的教學生涯中,他始終秉持“每一個孩子都有成功希望”的教育理念,乘著教學改革這艘小船,以因材施教為船帆,朝著教學效果和效率最優化方向不斷前行——他就是榮獲青海省杰出教育工作者,現任海東市平安區第三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孫勝祖。

  2018年,上任現職不久的孫勝祖到揚州大學參加青海省中高考改革專題研討班,在江蘇南通等地幾所初中考察時,“分層走班教學”第一次進入了孫勝祖的視野。

  分層走班,是當時全國新高考改革下出現的新名詞,顧名思義,就是在傳統的班級基礎上,分層推進走班教學,進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當時蘇浙等地的部分中學,分層走班已獲得良好的效果。

  “80%的生源來自農村,學習底子薄,中等生和后進生多,教學時沒法兼顧兩頭,導致尖子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好’。”分析了學校當時的情況,孫勝祖對分層走班教學產生了興趣。

  當時,省內並沒有一所中學有試行分層走班的先例,孫勝祖明白教學改革事關重大,必須慎重再慎重。

  下了很大決心,開了多次會議,直到2020年9月,針對本校學生中數學和英語學科成績兩極分化嚴重的現象,孫勝祖決定主動作為,探索改革,試行分層走班教學。

  在充分吸收學生和家長意見的前提下,針對學校的弱勢科目數學和英語,孫勝祖要求學生對學業進行自我評估后,根據評估結果將初三年級學生按學習能力和學科水平分為A、B、C班,並將學校優質師資傾向於進步空間較大的后進生班級,設置與各班學生能力相符的教學內容,試行分層走班。

  學生們背著書包從教室趕往別的教室上英語和數學課,老師們開始迎接不同面孔的學生,一切都很新鮮。但當各個班主任接連反映學生流動性過大導致新班級管理困難重重,孫勝祖明白,這第一步,似乎是邁大了些。

  然而,他並沒有知難而退,而是在此基礎上,總結經驗,繼續修改試行方案,將原先較大的學生流動調整為相鄰班級分班上課,分層教學,依然由原本班級的班主任負責管理,如此一來,管理問題便迎刃而解。

  “學生們聽課都認真了,打瞌睡的現象也都少了。”現在,經常巡課的孫勝祖經常從老師口中得到類似的反饋,良好的課堂效果也得到了學生家長的普遍支持。2020年,學校試點分層走班教學的初三年級升學率上升5%,綜合成績達到全區第二名,推進試行分層走班教學初見成效。

  現在,在區教育局的支持下,孫勝祖依然在繼續深化推進分層走班教學改革。實現自己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是育人者孫勝祖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前進方向。

 

(責編:陳明菊、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