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北”工程让群众参与生态建设 共享治理成果
人民网西宁11月4日电 (记者甘海琼)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十四五”时期,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全省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让群众既能参与生态建设,又能共享治理成果。
据介绍,近年来,青海在全国率先出台“一意见两方案”,科学谋划“2+1+12+N”防沙治沙总体布局。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专家技术支撑联动机制和重点项目包片蹲点抓落实工作机制。突破性出台《省级财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设实施意见》《青海省“三北”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明确省与市(州)县8:2配套资金分担比例,有效减轻了基层财政压力。与中国林科院等单位开展战略合作,与甘肃、新疆签署联防联治协议。谋划甘青边界河湟地区绿色廊道项目,积极推进以祁连山,黄河、湟水,兰西城市群为主体的“一山一水一群”建设,科学布局防风固沙林草带,打造跨省域生态廊道示范标杆。推行产业富民与以工代赈政策,将“三北”工程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辐射带动群众增收。自“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以来,青海省累计落实中央投资54.95亿元(含双重项目),实施国家重点项目65个,完成建设任务3118万亩,占“三北”六期总任务的61.3%。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全省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海省林草局总经济师殷光晶表示,2023年“三北”工程攻坚战打响以来,从工程筹备、实施到后期管护,构建了全链条增收机制,推行以工代赈模式,通过建立常态化用工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推广产业融合模式、拓宽增收渠道,完善后期管护增收体系、持久推动收益等举措,让群众既能参与生态建设,又能共享治理成果。工程建成后,优先聘请当地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草管员,负责植被巡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此外,通过政策引导,支持群众成立专业合作社,参与工程后续的种苗供应、技术服务等环节,让群众从“短期务工”转向“长期经营”,持续提升收入水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青海哇让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 人民网西宁11月2日电 (甘海琼、樊清山)11月1日,随着上水库石方开挖首炮打响,潜孔钻、挖掘机等施工设备陆续进场,青海哇让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 青海哇让抽水蓄能电站。…
- 2025-2026青海省冬春季文化旅游惠民系列活动启动
- 人民网西宁10月31日电 (记者杨启红)10月31日,以“相约大美青海 畅享冬春盛景”为主题的2025-2026青海省冬春季文化旅游惠民系列活动在西宁开幕,推出了以“瀚海奇景探秘之旅”为代表的经典线路及五条特色线路,将“雪山湖影+火星地貌+银河盛宴”作为核心看点,深度融合冰雪运动、温泉康养与民俗打卡等多元体验。活动现场,同步介绍了2025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概况及评选结果。…
- 9月末青海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大关
- 人民网西宁10月31日电 (记者甘海琼)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召开的2025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了解到,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大关,达到8086.7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连续三个月稳步攀升,较二季度末提高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贷款增加218.5亿元,仅三季度增加141.3亿元,是上半年增量的1.8倍。 据发布会通报,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600.1亿元,同比增长6.7%,较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存款增加316.6亿元,同比多增149.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282.7亿元,同比多增11.1亿元,占各项存款增量的89.3%,住户仍是支撑存款的主要力量。…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