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班玛:产业振兴的“慢”哲学
深秋的玛可河林区,海拔3600米的亚尔堂乡王柔村在晨光中苏醒。牧民卓玛出发往临近的江日堂乡赶去。“最近老乡介绍了一份在菌菇种植基地摘木耳的散工,一天能挣160元,活计轻松还能照顾上一家老小。”卓玛笑着说。
在青、甘、川三省交界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这样的变化正在各个产业中悄然发生。这个藏语意为“莲花”的高原县城,近年来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产业振兴路径——坚守“不盲目投钱,没见过的产业不发展,没有群众基础的产业不发展”的“三不”原则,让藏雪茶、高原菌菇、林麝养殖等特色林下产业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深根。

班玛县乡村振兴产业分布图。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玛可河林区,海拔3200至3600米之间,这里是班玛县藏雪茶产业的摇篮。“藏雪茶的茶树就是花叶海棠,广泛生长在玛可河两岸的林场里,每年5月进入采摘期。”班玛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工作人员雅德吉介绍,这种茶在当地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是果洛牧民群众的“民生之茶”。然而十几年前,这种茶并不被果洛以外的市场所接受。
“十年前我们公司带着藏雪茶样品去南方参展,很多人根本不相信青海能产茶。”班玛县藏雪茶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王菊说。如今,藏雪茶已开发出18个系列产品,不仅斩获多项金奖,更在上海、西宁等地设立专柜。
公司的加工车间里,技术员向记者介绍新引进的制茶设备。“这是上海援建资金升级的自动化生产线,能让茶叶品质更稳定。”十年的坚守换来丰硕成果:2016-2024年间,藏雪茶产业带动1000余人年均增收1300余元,累计上交扶贫资金超过652万元。截至2025年8月底,销售额已突破31万元。藏雪茶,这片“金叶子”,已成为班玛群众增收致富的稳定依靠。

藏雪茶产品。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距藏雪茶园30公里外的班玛县高原菌种产业示范园基地,又是另一番景象。恒温大棚内,一朵朵黑木耳迎来今年最后一茬的采摘。“班玛海拔高、空气洁净,反而成为种植珍稀菌类的优势。”基地负责人王德君指着一排长势喜人的灵芝说。
怎么有自信能在班玛种好菌菇?“我在班玛生活多年,每年雨季都能看到牧民进林区采各种菌菇,出山卖给来自四川的收购商。”王德君说,牧民经常在玛可河林区里采到野生的羊肚菌。
这个2021年启动的菌菇基地,生长在洁净高原的菌菇,以其优良的品质,成为市场的新宠。如今班玛县已形成从菌种繁育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成为产业多元化的又一支撑点。
采访过程中记者总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发展这项产业,因为这个东西我们班玛本来就有。”班玛还有什么?“班玛县是中国高寒林区重要的生物种群库,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全域野生动物12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唇鹿、马麝、雪豹等10余种。”班玛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局长乔才让介绍,6397平方公里的土地,森林资源丰富,为发展林下特色种养殖提供了绝佳场所。
亚尔堂乡果芒村的林麝养殖基地,林麝圈舍依山而建。饲养员也是基地负责人的谢发成正将从陕西运来的饲料投喂给这些珍贵的动物。“麝的警觉性强,除了我去喂,其他人都不行。”2022年起,林麝养殖门外汉的谢发成前往陕西凤县学习养殖技术,2023年起在班玛开始林麝养殖。“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在我们基地设立了工作站,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撑。”谢发成对林麝养殖很有信心,“一头成年林麝每年可产麝香15克左右,虽然麝香交易并未开放市场化,但每年都会有药企专程前来收购。”

谢发成查看林麝生长状态。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国家林草局第六批援青干部,班玛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时亚坤介绍,这个投资1275万元的产业,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约定3年培育期后,利润按村集体30%、企业50%、产业发展资金20%分配,预计培育期满后,年销售额可达230万元。
班玛的产业振兴不止于林下。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业园,牦牛正在经历一场“价值革命”。“我们通过精细分割,让牦牛每个部位都实现价值最大化。”班玛县委副书记、县长扎西东智介绍,产业园研发的牦牛肉风味酱、牦牛午餐肉、牦牛阿胶等系列产品,也让传统畜牧业焕发新生。
而在西宁市的“柯森部落”牦牛肉火锅店,管理人员陈腾飞正向顾客介绍来自班玛的牦牛肉。“日均接待超300人次,复购率达65%以上,说明广大消费者认可我们的品质。”他说。店内还设置有助农直播区,通过线上销售,班玛的农特产品可以直达城市餐桌。
班玛县自行开发的牦牛油火锅料。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班玛选择的每条产业路径,都要经过三重拷问。”班玛县委书记祁宝业说,“是不是适合本地?群众能不能参与?投资风险可不可控?”藏雪茶有民间饮用的传统,菌菇种植契合生态保护需求,林麝养殖能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更重要的是,这些产业群众看得懂、学得会、参与得了。”在祁宝业看来,乡村振兴不能追求“短平快”和“一锤子买卖”。“我们宁愿发展得慢一点,也要确保每一步都踏实。每个产业都要像藏雪茶一样,用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精心培育。”
夜幕降临,这些班玛特色产品正在抓紧装车,将再次踏上前往更广阔的旅程。这朵高原“莲花”,正在用属于自己独特的产业逻辑和发展节奏,静静绽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