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乐都:抢种冬蒜正当时 田间地头耕“蒜”忙
“这几天天气正好,得赶紧把蒜种下去,晚了就影响出苗和来年收成了!”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共和乡农户李占祥弯腰在自家田垄间,一手分蒜种、一手往翻松的土壤里摁,动作娴熟利落。
眼下正值冬蒜播种的黄金窗口期,乐都区各乡镇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整地、施肥、播种,将一颗颗饱满的蒜种埋入土壤,为来年的丰收播下希望。
“以往种玉米、小麦,一亩地年收入也就一千多块,自种植紫皮大蒜以来,蒜苗、蒜苔有一部分收入,加上蒜头,实现‘一蒜三收’,一亩地能达到一万元以上!”正在田间播种的共和乡高营村党支部书记祁有才笑着说道。
乐都区地处河湟谷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具备种植大蒜的天然优势,冬蒜种植更是当地传统特色种植产业之一,不仅是农户增收的重要来源,也形成了具有区域辨识度的农业产业名片。近年来,乐都区立足资源禀赋,将冬蒜种植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扶持、产销对接等举措,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效益,让“小蒜头”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播种时要注意行距和株距,行距保持在20厘米左右,株距16-17厘米,这样既能保证通风透光,又能提高产量。”“蒜种要选择饱满、无病虫害的,播种前最好进行晾晒、药剂浸种,预防苗期病害,冬蒜播种后需及时浇水,浇足浇透、一株不漏。”共和乡农科站站长裴生州一边示范操作,一边耐心讲解,把实用技术送到农户身边。
为确保冬蒜种植不误农时,乐都区农业农村局提前谋划、主动作为,组建由农业技术推广专家、种植能手组成的技术指导组,深入各乡镇田间地头开展“点对点”指导服务。技术人员围绕地块选择、蒜种处理、播种密度、施肥管理、病虫害预防等关键环节,向农户详细讲解科学种植技术,现场示范蒜种筛选、合理密植等实操要点,帮助农户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前种蒜全凭老经验,出苗率不稳定。现在有技术员上门指导,告诉我们怎么选种、怎么控制行距株距,心里踏实多了!”高庙镇种植户王秀兰拿着筛选好的蒜种说,今年按照技术指导的方法种植,预计亩产还能再提高一些。
在政策扶持方面,乐都区积极对接农业补贴政策,为种植户提供蒜种采购、化肥农药等方面的补贴支持,降低种植成本。同时,通过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与周边农贸市场、商超、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畅通冬蒜销售渠道,解决农户“销售难”的后顾之忧。此外,部分乡镇还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整合零散土地资源,实现冬蒜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提升产业竞争力。在雨润镇的冬蒜种植示范基地里,连片的土地已完成翻耕,几台小型播种机正在来回作业,覆土、镇压一气呵成,相比传统人工种植,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我们合作社今年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种植冬蒜,统一采购蒜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购销售,带动了周边30多户农户参与,大家抱团发展,收益更有保障。”合作社负责人张海平介绍道。
据了解,今年乐都区冬蒜种植面积预计达9000余亩,主要分布在共和乡、高庙镇、寿乐镇等乡镇。随着各项种植工作的有序推进,目前全区冬蒜播种已完成80%左右,预计10月底完成播种任务。(乐都区委宣传部 王桂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