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源头溯源揭牌仪式在青海久治举行

人民网久治10月13日电 (况玉)10月12日,“护大渡河源 润千秋奔流”——大渡河源头溯源揭牌仪式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哇尔依乡举行,标志着我国西南地区重要水系保护工作迈入“精准定位、协同治理”的新阶段。
活动现场。人民网 况玉摄
作为长江流域重要一级支流,大渡河不仅是维系我国西南地区生态安全的地理枢纽,更是承载红色基因、延续民族记忆的精神纽带。长期以来,大渡河源头界定因地理环境复杂、史料记载差异等因素存在争议,此次溯源工作汇聚水文、地理、生态等多领域专家力量,通过实地勘察、科学论证与数据核验,最终精准确定源头位置,不仅填补了大渡河流域基础地理研究的空白,更为后续流域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权威的科学依据。
揭牌仪式。人民网 况玉摄
四川省水利厅河湖中心堤闸运行处处长吴磊在致辞中强调,大渡河源头的水质与生态状况,直接关系着整条河流的健康生命,更牵动着下游数千万群众的生产生活与福祉安康,凸显了跨区域协同保护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青海省水利厅工会主席徐光平指出,大渡河源头的溯源与揭牌将为源头生态保护划定“红线”、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蓝图”、为红色文化传承搭建“平台”,最终为子孙后代留下兼具生态效益与文化价值的“双重财富”。
此次揭牌仪式的成功举办,是大渡河流域保护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我国跨区域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它不仅为后续源头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水资源集约利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开发提供了精准的科学支撑,更搭建起青海、四川两省“共护一江水、同谋一盘棋”的跨区域协作平台。
下一步,久治县将以此次仪式为契机,深化与四川省相关部门的协作联动:一方面加大源头生态保护力度,推进水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工程,持续提升流域水质与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围绕“生态+文化”“保护+发展”双路径,深化两省在流域综合治理、红色文化传承、生态旅游协同发展等领域的合作,探索跨区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让大渡河的“生态红利”与“文化魅力”持续惠及两地群众,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