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滚动新闻

让技术演进与就业促进双向奔赴(纵横)

范嘉欣
2025年07月07日09:1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就业市场变革的本质,从来都是技术演进与人力资本价值重估的双向奔赴。

  新技术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就业的“替代效应”。在现代化的汽车工厂里,会操作机械臂的工程师正在取代传统流水线上的一些岗位;传统的大型零售商近年来大规模投资直播电商,拒绝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则步履维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往往会导致重复性、标准化的就业岗位被替代,这是我们当前需要直面的挑战。

  然而,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现实中,一个人工智能训练师的诞生,可以孕育数据标注、伦理审查等衍生岗位;每座光伏电站的并网,可以催生更多智能运维工程师岗位……当一些传统岗位逐渐消失,更多新职业却如春笋般破土而出,为就业市场繁荣提供新的机遇。

  需要理性看待的是,新技术创造的就业机会,并非均匀分布。比如,当前就业市场出现某种程度的“数字鸿沟”,一边是算法工程师年薪可观却招不满人,一边是大量传统行业劳动者面临技能断层。这种“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现象,凸显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其本质是劳动力技能、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能否增强产业与就业的协同性,如何培育就业扩容提质新动能,关系到结构性矛盾的有效解决。一方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创造更多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和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让生产扩张带来的就业“创造效应”大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替代效应”。

  另一方面,抓住就业市场供需不匹配的症结,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步伐相适应。比如,紧盯市场需求,动态调整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搭建多样化的技能培训平台,帮助传统行业工人更新技能,而不是“拿着算盘应对量子计算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让创新技术应用与就业优先相互促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才有坚实保障。

  无论是蒸汽机车取代马车,还是智能手机淘汰胶片相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技术进步是把市场蛋糕做大的“魔法师”,推动就业结构不断向更高价值领域迁移。只要我们准确把握新技术重塑就业市场的客观规律,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构建覆盖全面的职业技能提升系统,定能为就业长期稳定创造良好条件。

  (摘编自《江西日报》,原题为《解决“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

(责编:马可欣、杨启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上海音乐学院援青工作站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挂牌成立
  人民网西宁7月4日电 (记者杨启红)7月3日,上海音乐学院与青海省建立对口帮扶特色音乐思政、民族地区拔尖音乐人才培养机制工作座谈会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举行。同时,上海音乐学院援青工作站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挂牌成立;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挂牌成立民族地区拔尖音乐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青海分基地、“大思政课”教育实践基地。…
2025环青赛,蓄势待发!
  雪山映衬金色花海 车轮划过22℃的清凉夏日 2025“中国工商银行杯”第二十四届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以下简称“环青赛”) 在高原大地掀起一场速度风暴 本届环青赛将于7月5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开幕 7月6日至7月13日进行比赛 7月13日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闭幕 作为国际知名体育赛事 环青赛以高水平竞技性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为青海带来了大量关注度 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来到青海开启环青赛“观赛之旅” 赛事拉动了当地旅游、餐饮住宿、交通出行等消费 本届赛事总里程1400公里 参赛选手将在骑行中 穿越雪山、草原、湖泊与花海 车轮下的每一公里都展现着青海独特的生态魅力 环青赛组委会 更是以“精准预报、全域覆盖、科技赋能”为核心 全面启动赛事气象保障服务 环青赛期间 是青海各地群众及旅游人口最为密集的时期 沿途各承办地依托沿线特色景区景点 策划精品旅游线路 打造“旅游+赛事”模式 让赛事活动与地方旅游相得益彰 营造“以赛促旅、以旅兴赛”的浓厚氛围 提升“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品牌影响力与美誉度 环青赛的背后 是一条产业升级 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当车轮转动 消费引擎激活雪域高原的盛夏激情 这场扣人心弦的体育赛事 正蓄势待发 (图片均由赛事组委会提供).…
人民日报看青海 | 二十九年磨一剑 引大济湟有多“美”
  原标题:青海最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六月二十九日正式投入运行 二十九年磨一剑 引大济湟有多“美” 图①:黑泉水库及周边生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图②:今年6月拍摄的石头峡水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