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滚动新闻

中国农科院为青年人才成长创造更好条件

强化“硬支撑” 优化“软环境”

喻思南 刘珈如
2025年06月30日08:3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6月27日,国家农业图书馆内,一场主题为“农业生物安全——青年与未来”的学术交流活动正在进行。台上,27名青年科学家依次登台,围绕合成生物、基因编辑、生物育种等农业前沿技术分享思考;台下,多位知名院士专家轮流点评。这场学术交流活动,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人才联合会成立大会的一部分。近年来,中国农科院实行“青年英才”“青创专项”“青年引航”等“青10条”人才培育措施,建立了青年人才的链式培养机制。

  今年3月,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约瑟研究员团队水稻研究再获突破。团队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的有效结合,在水稻中创制出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具有广谱抗病且不影响生长的优异新材料。“‘青年英才’的稳定支持,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团队能够安心长期探索,是成果不断涌现的关键。”宁约瑟说。

  如何发挥青年人才联合会的作用,助力青年人才成长?一方面,强化“硬支撑”。中国农科院打破常规,优化各类资源配置机制。比如,中国农科院重大任务、战略咨询任务,优先支持联合会多主体协同的跨学科创新项目、软硬结合的战略咨询项目。此外,对探索性强、风险高的交叉研究给予更长的研究周期和更大的包容度。

  另一方面,优化“软环境”。比如,持续完善人才使用和评价政策,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方面,向交叉融合研究表现突出的青年人才倾斜。

  “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领域迫切需要更多具有交叉融合视野、能够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杨振海说,希望通过思想碰撞、资源共享等方式,催生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的成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青春动能”。

(责编:况玉、杨启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