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格尔木:“电力粮仓”诞生记
探访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现场

初夏,海拔3700m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南山口时不时还伴着瑟瑟寒风,但青海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施工管理人员徐洪军裹紧棉衣,快步走向工作面。他习惯性地摸了摸胸前的便携式氧气监测仪——这是每位工人上岗前的“标配”。监测仪的警报声在零下严寒中显得格外刺耳,但徐洪军知道,这不仅是守护生命的“哨兵”,更是高原工程建设的“见证者”。
主厂房施工。人民网 况玉摄
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240万kW,上水库海拔达3700m,下水库海拔3224m,两库相隔近500m的垂直落差,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供了天然的势能优势。电站独特之处不仅在于规模宏大,更在于它屹立于高海拔地区,是目前世界3500m以上海拔最大装机容量、调节库容最大的已开工建设项目,也是青海省首批、海西州首个沙戈荒抽蓄项目。
南山口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60%,机械设备降效严重,作业人员快走几步都要大口喘气。面对上、下水库深厚的覆盖层和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条件,工程建设者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施工难点在于地质情况比较复杂,洞室群也比较多,8台机的主厂房、主变洞距离近、尺寸大,施工难度还是很高。”三峡发展南山口抽水蓄能监理部总监李远强说。
下库施工。人民网 况玉摄
面对上、下水库深厚覆盖层和库盆防渗面积大的工程技术难题,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团队没有退缩。经过科研试验分析,提出了“库周沥青混凝土+库底土工膜”的柔性防渗型式,有效解决了深厚覆盖层的不均匀沉降问题,这一防渗型式也是首次大规模在严寒高海拔地区应用。
西北院南山口抽水蓄能项目副设总陈天恩指着下水库三维模型解释道:“通过大量试验和数值计算,充分证明了碎石土可直接作为筑坝材料,且碎石土筑坝技术首次在抽水蓄能电站中应用,不仅减少了约400万立方米岩石开挖,更让碎石土‘变废为宝’,同时减少了因弃渣带来的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问题”。
主厂房内部。人民网 况玉摄
而在施工调度上,团队引入“智慧工地”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设备运行时间。当气温低于-7℃或氧气含量不足时,系统自动预警,施工人员立即调整工序。“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数据,安全系数翻倍!”三峡建工青海南山口抽水蓄能项目部工程师董亚康说。
在电站核心技术领域,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同样“黑科技”满满。在北方地区首次采用的“一洞四机”输水系统布置方式,通过优化洞线布局和设备组合,较传统方案节省投资上亿元。8台30万kW可逆式机组,成为高海拔地区首个实现30%-100%宽负荷运行的“全能选手”。
下库施工。人民网 况玉摄
抽水蓄能电站如同巨型“充电宝”,电力存储功能好比“粮仓”,用电高峰时放水发电,用电富余时抽水储能,让新能源“可控可调”。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行动方案》,到2030年,青海省新能源装机规模预计将突破1亿kW。
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的建成将与海西州其它储能项目形成储能矩阵,让绿电“存得下、用得好”,对青海省新能源发展、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每浇筑一方混凝土,都在为‘绿电’青海铺路。”三峡建工青海南山口抽水蓄能项目部主任王玮望着远处的雪山感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将推出十六大主题活动
- 人民网西宁5月15日电 (记者杨启红)记者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将于5月19日至23日举行,为期5天,期间将推出十六大主题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宣传大美青海。 十六大主题活动包括“潮涌青海”主会场开幕式活动、“智享青海”成果展示体验活动、“惠民兴旅”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智见未来”系列经验分享会、“骑行协力”自行车骑行活动、“从宁出发”自驾车发车仪式、“匠心千年”展演活动、“群艺飞扬”主题文艺演出活动、“书香天路”活动启动仪式、“光影青海”影片展映周、“博物致知”系列宣传活动、“智慧广电”系列活动、“生态视界”主题系列摄影作品展、“声动青海”主题采访活动、“活力高原”主题系列活动、“多彩青海”各市州分会场活动。…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