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工坊托起共富梦

和面、造型、蒸制、上色……清晨,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林家崖街道“东城·共富工坊”村级产销社内,面点师傅们正在为今日的“大订单”忙得不亦乐乎。
“福禄寿桃”、青海大月饼、千层饼、馒头、花卷、焜锅等各式面点这里应有尽有。惹人眼球的当属寿桃,淡淡的粉色加上桃子形状的造型,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一口咬下去松软可口,里面的豆沙馅香甜美味。由于口感好、颜值高,“福禄寿桃”成为频频出圈的“网红桃”“明星桃”。
赏心悦目的“福禄寿桃”。人民网记者 张莉萍摄
这些精致的面点背后是城东区打造共富工坊的高瞻远瞩、是林家崖街道党工委的不懈努力,是每一位面点师的辛勤付出。
城东区林家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马晓芸介绍,2024年初,城东区区委党建工作探索机制创新,建立东城·共富工坊工作机制。结合辖区实际,经过深度调研、精准定位、数次研究后林家崖村被确定为东城·共富工坊林家崖旗舰店的项目落地村。
“2024年7月,我们村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注册成立村集体经济名下企业青海农丰商贸有限公司,申请注册‘河湟邻佳’商标品牌。招牌产品‘福禄寿桃’被列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林家崖村村委会主任吴伟介绍,2024年11月,东城·共富工坊林家崖街道村级产销社正式揭牌。
揭牌仪式现场。马晓芸摄
为了更好发挥工坊的效益,林家崖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前往林家崖村内村民们自己开的店铺,在走访中得知,这些店铺规模小但他们的小吃,如甜培、酸奶、粽子等因纯手工制作,口感绝佳,由于销售渠道单一,收益不理想。
如何整合资源,让大家通过自己的手艺挣到更多的钱呢?
“经过商议和上门动员,我们与村内5家地方美食商铺签订合作协议,挂牌‘共富小坊’,将原本单一售卖转变为多元加工、多渠道销售的资源共享体系,目前已经带动每家商铺月增收1000元。”吴伟说道。
青海特色小吃甜培。人民网记者 张莉萍摄
工坊的成立让附近村民的手艺有了更多销售渠道,大家的收入也因此增加。
首席面点师马兰秀便是其中之一。从小跟着奶奶、妈妈学手艺,早些年马兰秀和老伴开了一间小店,“当时,我们的店铺小、机器老,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如今有了街道党工委和村委会的帮助,各种面点做出来有了销售平台和渠道,看到我做的各种面点走进千家万户,每天干劲十足呢!”马兰秀说。
工坊内面点师做的青海传统馍馍——焜锅。人民网记者 张莉萍摄
如今的马兰秀,已经成为十几名妇女学做面点的师父了,大家每天准时到工坊学手艺、强本领、增收入,40名群众在家门口挣上零花钱了。
“去年工坊一成立,我就过来参加培训,现在已经正式上班了,每个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不仅贴补了家用,还可以照顾到老人小孩。”面点师冶明秀感慨地说。
随着网络直播行业蓬勃发展,工坊的各种面点也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入万千百姓家。
作为大学生营销官,孙吉勇的任务之一是做直播,让更多人了解这些面点的独特之处。孙吉勇的加入和线上渠道的销售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直播带货现场。孙吉勇摄
“我们所有的面点是原始发酵,香味醇厚,面团筋道,纯手工揉制,大家放心吃、放心下单。”孙吉勇虽不是专业出身,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不断地摸索,直播的效果也越来越好。
“做得很好吃,也很精致,还会回购”“颜值高、口感好、做工超赞”“包装也很精美,一拿出来家里人争相拍照”……线上店铺一个个好评让面点师们信心满满。
包装好的寿桃。人民网记者 张莉萍摄
“未来,我们还将持续发力,积极对接企业单位,联动推出文旅‘非遗礼盒’‘浪山礼包’、开展美食文化研学活动等,让传统面点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让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惠及更多群众。”吴伟的言语间满是希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将推出十六大主题活动
- 人民网西宁5月15日电 (记者杨启红)记者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将于5月19日至23日举行,为期5天,期间将推出十六大主题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宣传大美青海。 十六大主题活动包括“潮涌青海”主会场开幕式活动、“智享青海”成果展示体验活动、“惠民兴旅”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智见未来”系列经验分享会、“骑行协力”自行车骑行活动、“从宁出发”自驾车发车仪式、“匠心千年”展演活动、“群艺飞扬”主题文艺演出活动、“书香天路”活动启动仪式、“光影青海”影片展映周、“博物致知”系列宣传活动、“智慧广电”系列活动、“生态视界”主题系列摄影作品展、“声动青海”主题采访活动、“活力高原”主题系列活动、“多彩青海”各市州分会场活动。…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