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赋能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西宁5月14日电 (记者张莉萍)5月14日,记者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公报(2024年)》发布会获悉,多年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与34支科研团队开展科研合作项目50余项,累计发表论文128篇,申请专利36个,注册科技成果2个,申请软著10个,发布标准2项。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陈芝军介绍,2017年以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致力于打造国家公园现代高效、智慧多能的科研监测网络平台,与省气象局深度合作,从生态要素监测、技术创新应用、人才培养实践等方面确立战略合作框架,结合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需要,共建生态气象监测网络,实现了对祁连山区域气象要素、生态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
“连续八年发布《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气象公报》,通过这些数据,能够更精准地掌握祁连山的生态状况,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陈芝军表示。
此外,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展开合作,共同研究祁连山的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关键议题,先后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生态监测、生态保护成效评估、雪豹等旗舰物种监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通过建立雪豹保护联盟、专家工作室等平台,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为科研合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使祁连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体系建设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综合的突破和转变。
下一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将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着重在生态大数据建设、旗舰物种研究、生物多样性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生态承载力评估、生态修复科技创新与应用、生态监测评估能力提升、人兽冲突调查研究、冰川保护示范、碳汇测算等方面寻求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拓宽国家公园“朋友圈”,为祁连山生态保护提供更加精准、科学的支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非遗传承的青年力量
- 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阳坡村的老巷子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穿透晨光。26岁的金广芝手握工具,正在专注地进行银铜器打磨工作,父亲金维达在一旁时不时指点着,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满屋子的银铜器上。…
- 掌握避险黄金法 守护东区千万家
- 人民网西宁5月12日电 (记者张莉萍)为加强全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大力普及防灾减灾救灾文化知识和技能,5月12日,在全国防灾减灾日当天,城东区举办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为主题的集中宣传活动,全面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展示社会救援力量的专业能力,提升全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整体水平。 活动现场。…
- 下一站,西宁!好玩好吃好有趣
- 人民网西宁5月12日电 (记者杨启红)记者从西宁市近期重点活动及文旅形象和标识系统化宣传专题新闻通气会获悉,今夏,西宁市将推出十大主题文旅活动,包括“清凉夏都”避暑康养系列活动、“花香满城”赏花踏青系列活动、“惠享生活”特色街区体验活动、“活力西宁”艺术演出系列活动、“艺惠夏都”群众文化系列活动、“芯动西宁”生态旅游专项规划专家论证会、“城市记忆”文博场馆打卡活动、“竞跃河湟”体旅融合系列活动、“聚势西宁”文旅商线路产品招商采购会、“源味西宁”美食体验系列活动。 其中,避暑康养系列活动方面,将开展群加藏族乡“藏韵群加·全域芳华”全季旅游活动,游客及市民可以在云上群加感受到高原特有的清凉,还能参与藏族锅庄舞、欣赏传统唐卡艺术。…
- 评论
- 关注